
气体实验制取 班级: 姓名 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取Cl2的原理: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图中所示有A、B、C三种发生装置和D收集装置。 (1)关于三种气体的制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_____; A.实验室制取O2可用A或B发生装置 B.实验室制取CO2和Cl2的发生装置相同 C.O2、CO2和Cl2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制取Cl2的反应中 MnO2是催化剂 (2)用D装置收集Cl2时,Cl2应从 _____管口(填导气管接口处的字母)进入瓶中。 气体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为了测量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吴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二:往烧瓶中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测出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1克; 步骤三:取一个集气瓶,用记号笔在适当位置做标记,将水注入集气瓶到标记处,用量筒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V毫升。再将集气瓶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 步骤四:打开活塞,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同时开始收集气体。调节集气瓶在水中的上下位置,当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且刚好达到标记处时(如图)暂停反应;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再收集9瓶气体; 步骤六:称出反应后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2克。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小明通过该实验,测得氧气的密度是_____克/毫升。 (3)步骤四中,当集气瓶中液面达到标记处,但标记高于水槽液面时进行读数,则所测密度值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在步骤四正确的情况下,若小明所测氧气密度大于实际值,其可能原因是_____。 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以下是某学校师生的两个创新实验。 【实验一】对“MnO2催化H2O2溶液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装置如图,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实验室常用仪器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1g/mL)浓度为5%的H2O2溶液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2gMnO2粉末,加在干燥管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到带火星的棒香立即复燃。 (1)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不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A.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B.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C.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D.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难得到 【实验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它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④ 1.2g 无其它物质 ⑤ 1.2g CuO 0.5g ⑥ 1.2g MnO2 0.5g ( 1)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 (2)若要证明实验B中球形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O2,可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中乳胶管,拔去球形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_____; (3)为探究CuO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_____; b.CuO的质量有没有改变。 某兴趣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上网搜索到平菇(一种可食用菇)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便动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B塑料瓶中加入两片平菇,在A塑料瓶中加入17 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依次打开弹簧夹K2,K1。过氧化氢溶液进入B塑料瓶与平菇接触,立即产生大量气体。 ③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氧气收集,每隔5 s记录一次,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_____。 ( 2)若收集装置为用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