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6353

3.2 物态变化(第5课时)(课件 17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03-3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9次 大小:367542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物态,变化,5课时,课件,17张,PPT+
    (课件网) 3.2 物态变化 第5课时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冬季,当门窗紧闭一段时间后,教室玻璃窗内侧会出现一层水雾,变得模糊不清,为什么? 教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发生液化而形成的。 液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白气”是什么? 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凝结成的小水珠。 清晨,路边花草上的小水滴是怎么形成的?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新知讲解 汽化和液化(二) 探索活动 如图所示,烧杯里盛有热水,将一块干燥的玻璃片盖在烧杯上,观察玻璃片的下表面会出现什么变化。 玻璃片的下表面有小水珠出现,此现象是热水先汽化变成水蒸气,再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 本实验说明气体在温度较低时发生液化成为液体。 探索活动 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用食指顶住注射器口,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3.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汽化成乙醚气体 液化成液态的乙醚 气态的乙醚体积压缩变成了液态的乙醚,即压缩体积可以使气态的物质发生液化。 乙醚是易燃、易爆气体,操作时要远离明火,保证空气流通。 液态乙醚不见了 出现液态乙醚 思考与讨论 1.如图所示,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2.为什么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 因为靠近壶嘴的一段温度较高,水蒸气还没液化成小水滴,而在上面的一段,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100℃的水蒸气遇到皮肤时,先液化成100℃的水,放出大量的热量,然后100℃的水再继续降温放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放出的热量要多。因此,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 气体液化在实际中应用非常有用。 人们通常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将丁烷气体液化后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罐里。 在运载火箭中,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里。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的一侧和背阳面的一侧的温度差有250℃左右。 热管的结构如图,在金属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吸液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体,中心是气腔。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热汽化,蒸气沿气腔跑到冷端,在冷端放热液化后,又顺着吸液芯回到热端,如此循环往复。 卫星就是利用热管将热量从向阳面“搬”到背阳面,使两侧的温度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电冰箱是常见的家用电器。电冰箱能使冷冻室保持较低的温度,其基本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和气体液化放热。 电冰箱是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吸收了冷冻室里的热,使冷冻室里的温度降低。压缩机将产生的蒸气抽走,压入冷凝器,使之液化并把冰箱里带来的热放出。冷凝剂液化后重新回到蒸发器里,如此循环工作,从而使冷冻室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低沸点冷凝剂汽化吸热 吸热之后,冷冻室降温 蒸气被空气压缩机抽走并压缩 再经冷凝器冷却 蒸气发生液化放热 放热之后,外壁升温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①打开冰箱,烟雾冒出来。 ②夏天,我们看到冰棒冒烟。 ③冬天,我们口里呼出白气。 ⑤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⑥夏天,地面的自来水管经常会冒汗。 ④雾的形成。 注意:这些雾和气都是水汽遇冷形成的液体水。 水蒸气 一般情况 升入高空 在低空中 遇冷 放热 液化 遇冷 放热 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