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744632

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4-07-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4302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
  • cover
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远在历史时期的初期,黄土高原到处都是森林或草原。由于农业发展,平原旷野逐渐开垦为耕地。陕西省中部泾渭两河下游,山西省西南部汾河和涑水河之间以及河南省西部伊洛两河河谷都是这样成为文化最早发达的地区的。这当然会使有关的森林草原受到一定的破坏,不过这在黄土高原上所占的比例不算太大,还不至于有太大影响。到战国后期以至秦汉时期,破坏的地区就相继扩大。当时秦国向西北扩展主要就在泾河上游,当地草原转变成农耕地区,此后由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两方势力在黄土高原北部互相消长,农田和草原就不免相应地随时改易。每一次变迁都引起生态平衡的失调。 森林遭受破坏自然与发展农业有关,因为破坏了森林就可空出土地从事耕种,这只是其中的一端,其他如伐取材木当作薪柴等,都会使林地缩小或消失。不过在历史时期的早期,这样的破坏程度是相当微小的,甚至是无足称道的;随着时移岁易,就愈益严重。大致说来,黄土高原森林遭受破坏,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是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一开始,还说不上有什么大规模的破坏,到了后期,现在陕西中部和山西西南部等所谓平原地区的森林,绝大部分都受到破坏,林区明显缩小;第二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上述的平原地区的森林,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到这一时期行将结束时,平原上已经基本没有林区可言了;第三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平原已无林区,森林的破坏开始移向更远的山区;第四是明清以来时期,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黄土高原森林受到摧毁性的破坏,除了少数几处深山,一般说来,各处都已达到难于恢复的地步。 促成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还应该加上历来不合理的农耕制度和耕作技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阶级大量据有土地。一般农民只有少量土地,甚至根本没有土地,因而就不免到处开垦,由于不断的开垦,终于形成了滥垦,把若干根本不适于农耕的土地也都尽量开垦了。这样滥垦的土地产量不会很高,无法借此解决粮食问题,所以只好更多地开垦,这样就把原来地面上的植被都破坏了。这就是说,黄土高原不仅森林和草原被破坏,就是一般植被也难于保存下来。 黄土高原上的耕作方式,长期以来很少精耕细作,而是广种薄收,广种薄收是促成滥垦的另一个原因。既然广种,也就不一定去选择耕地了,甚至极陡的坡地也要种植。陡坡本来容易流失水土,一经耕种,疏松了土壤,当然更会使水土流失。森林草原的破坏,水土已经容易流失,再增加这样的人为作用,水土流失自然相应加速,流失的水土通过沟壑溪涧,最后都汇集到黄河,就增加了黄河泥沙含量。据近年测验,黄河每年通过三门峡流到下游的泥沙,多达十六亿吨。这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的重大问题。 (编选自史念海《历史地理学十讲———黄土高原生态失调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的农业地带应划分成两个地区:一是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和黄土平原,一是长江流经的长江中下游。黄河源自青海的巴颜喀拉山,长江源自唐古拉山,起源地相距不远,但两条河流在中游地段,一向北一向南,跨度极大。它们的跨度,象征了中国本部历史的多元发展。最后,黄河、长江分别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