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73475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18068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六,语文,原卷版,下册,必修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2023-2024 学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下单元检测 第 6 单元(B 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世界平衡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局而提出的全球治理、国 际交往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 想延续。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之道”的当代表达,中 华优秀文化提倡“以他平他谓之和”,进而达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 悖”“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最佳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共同体”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根据不同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提出了“自然的共同 体”“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个概念,认为只有“真正的共同体”才能实 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为它超越了资本逻辑,不会以某种特殊利益为导向,而是一个包 含共同利益追求,使个体自由利益与群体利益能达到和谐状态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 体”同时也是对人类思想史中其他“共同体”概念的继承与批判。在众多共同体概念中,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和英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共同体概念影响较大。滕尼斯从历 史的维度审视了现代都市生活与乡村民俗生活的差异,认为前者是社会,是“一种人工机 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而后者是共同体,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本尼迪克特·安 德森提出过著名且影响深远的论点:民族不是许多客观事实的总和,而是一个想象出来的 共同体,是一种被想象的创造物。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这些共同体概念的批判体现在它超越 了血缘、地缘和民族的边界,力图带领全人类进入遵循人本逻辑的有机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是什么?概括来讲就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 界,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形 成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共建开放包容、和 平美好的世界,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为以下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 一种理念。是占据人类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理念。其中和平的理念、发展的理念、公平的 理念、正义的理念、开放的理念、民主的理念、自由的理念等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题中应有之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行动。具体而言,是人类正在推进和探索的,有时 是极为艰难的现实行动。这方面,我国起到了排头兵作用。比如,“一带一路”建设,推 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加快建 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胸怀。是一种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君子成人之美”的博大胸怀。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 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 都有合作机遇。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趋势。是赞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和人们会越来 越多,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和人们越来越少的趋势。一言以蔽之,赞成人类命运共 同体、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容改变的历史大趋势。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大势,坚 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搏弈,坚决反对一切 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摘编自许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基本内涵与呈现形式》) 材料二: 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复兴的中国为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