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毛泽东 教学目标 01 了解作者毛泽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 03 分析课文中运用的论证语言、论证特点等。 02 找出文章的论点,理清论证思路,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论证语言和论证特点,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毛泽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 ★标题是一个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 ★标题用语通俗易懂,有两层意思: 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 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 一、导入课文 【文题解读】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家、军事家、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了解作者】 1963年5月,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发布前,毛泽东在修改这个文件时,在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 1963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 【“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写作背景】 写作时间:1963年 文章出处:为《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写的前言,后来独立成篇 写作目的:给农村工作干部看,旨在提高认识 论文性质:哲学论文 【解读要点】 按照引论、本论、结论格式总结课文 引论———开头———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本论,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一部分:引论,提出中心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文就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结论,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要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工作。 【论证思路】 【思维导图】 三、深入探究 1、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 ①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正误对照,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 层次 具体文段 论证思路 总写: 社会存在→思想(认识从实践中来) 正确思想→物质(认识指导实践) 分写: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实践→认识(手段)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认识→实践(目的) 总写: 实践→认识→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探究文章层次 问题 解答 (1)为什么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 (2)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 3、探究两个问题 ①课文的层次与层次之间的严密逻辑性。课文按“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布局行文,结构严密,富有逻辑性。 ②各层次内部亦论述严密而富有逻辑性。如本论部分:先概括思想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再解说两次飞跃,并强调第二次飞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最后谈两次飞跃的关系。可见构思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