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79602

17 师说 课件(1)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7603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7师,课件
    (课件网) 师 说 学校:佛冈县第一中学 授课教师:严炳阳 时间:2015年4月22日 授课班级:高一(2)班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粤教版) 语文 必修4 ●解释下列加粗的字的意思 古之学者必有师(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无贵无贱( ) 今之众人( ) 师道之不传也矣(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则耻师焉( ) 小学而大遗( ) 士大夫之族( ) 吾从而师之(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作《师说》以贻之( ) 字词检测 观看视频《程门立雪》 听录音, 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本文为谁而作?依据何在?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翻译本段文字。 2、韩愈赠送文章的理由有哪些? 好古文 不拘于时 行古道 文本探讨 二、“余嘉其能行古道”中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的风尚,那么古人从师的风尚是什么呢?(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圣人无常师。 文本探讨 三、古人如此注重从师学习,那么古人择师的原则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文本探讨 四、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原因之一是“不拘于时”,那么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文本探讨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 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观点 1 2 3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 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观点 1 “今众人” “耻学于师” “愚益愚” “古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2 3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 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观点 1 “今众人” “耻学于师” “愚益愚” “古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2 于其子 择师而教之 小 学 于其身 耻师 大 遗 3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 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观点 1 “今众人” “耻学于师” “愚益愚”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古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2 于其子 择师而教之 小 学 于其身 耻师 大 遗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 全文通过对“师”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古人从师之道的赞扬,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的无情批判。 我们深切体会到作者那因“师道不传”而痛心疾首的情感的同时,也为这位伟大文豪非凡的斗争勇气和正直的品行所倾倒。 课文小结 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李蟠的,可是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觉得作者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拓展延伸 1、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 2、写给今天不尊敬老师、不愿从师学习的人看的。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文。 3、请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 2、整理本文出现的“师、道、乎、其、之”等词的用法及意义。 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1)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