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2、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特点。 3、掌握“抓诗眼、品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学情分析 《山居秋暝》是一首近体诗。近体诗定型于唐代,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三种。近体诗的出现,给诗人们驰骋才力、抒发性灵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大大地拓宽了诗的题材。新编语文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语文训练应使学生“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技巧”。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3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活动2【讲授】(二)背景知识了解 1. 近体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2. 王维与《山居秋暝》 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人。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限,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万事不关心”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 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活动3【讲授】(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古诗文诵读要领: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前面两点不难,难的是第三点。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诵读、感受———然后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最后学生再读,争取与诗人产生共鸣,如果能够产生共鸣,那就是朗读的最高境界了。 活动4【讲授】四)品味鉴赏,思考讨论 我觉得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根据考纲规定的考点精心设计,使学生既能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又能够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么,学生就不仅乐学,而且乐考了。 围绕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1、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为全诗设置了一个大背景,渲染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这里不妨引导学生再思考一个问题:颈联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虽有人,但不见人影,所以形如“空山”! 2、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幅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选取明月、青松、清泉、山石,描绘了清幽、静谧、明净的自然风光。 托物言志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手法。物芳可明志,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诗人所追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