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聊城)如图为1939年4月英国人伯纳德·帕特瑞吉创作的漫画《老调重弹》。画中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隔着栅栏在议论一条正在狂吠的身披“米”字旗的狗。希特勒嘲讽其“吠犬不咬人”,墨索里尼则流露出自己的担忧:“但狗知道这句谚语吗?”该漫画( ) A.肯定了英国对德意政策的转变 B.强调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C.表达了对英国外交政策的不满 D.揭示了轴心国集团最终瓦解的必然性 2.(2023·河南期末)1939年1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咨文中指出,现行《中立法》“可能在实际上有助于侵略者而无助于受害者”。同年10月27日和11月2日,参众两院先后通过《新中立法》,解除了对交战国的军火禁运,但需“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美国《新中立法》的通过与实施( ) A.表明美国放弃了中立政策 B.加剧了同盟国与美国的矛盾 C.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 D.为美国发战争财创造了条件 3.(2023·黑龙江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战争咨文:“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罗斯福所述事件( ) A.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D.促使日本制定了“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4.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利用报刊、广播、电影、科学著作和文学著作等媒介全面构建苏联作为敌人的形象,同时将美国描绘成独一无二的自由国度,而苏联则沉沦在暴政和奴役之中。美国的宣传( ) A.为对苏联冷战制造舆论准备 B.加强了资本主义阵营团结 C.适应了国家对外战略的需要 D.意在推动东西欧间的对抗 5.1920年“德国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希特勒成为该党党魁后,又将其改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1932年底,通过竞选,该党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该材料最能说明( ) A.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 B.法西斯政权代表德国群众的利益 C.纳粹党的宣传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D.民主程序掩盖了纳粹党专制本质 6.(2023·福建三明)在纳粹德国,纳粹党员从1928年的10万人发展到1932年的100万人,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的选票从1928年的81万张,增加到1932年的1374.5万张。1933年1月,纳粹党领袖希特勒上台执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亚欧战争策源地已正式形成 B.经济危机加速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C.英法绥靖政策助长侵略野心 D.法西斯分子大肆宣扬极端民族主义 7.(2023·江西新余)二战前,法国的教师和其他工会组织了“我们不要战争”的和平请愿活动。老兵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他们要求政府“拒绝接受有可能爆发的战争”,“尽一切可能奉行和平与和解政策”。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法国绥靖政策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B.法国民众希望政府制止法西斯扩张 C.国联在维护和平上的作用日益凸显 D.法西斯势力在欧洲出现了缓和趋势 8.(2023·吉林期末)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会议,美苏达成妥协,确定了战争结束时美苏的实际军事控制线。这样,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这说明雅尔塔体系( ) 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成果 B.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C.体现了大国合作的重要性 D.直接引发美苏冷战 9.(2023·肇庆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以欧洲为中心并支配世界的时代终于成为历史的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奠定这一新格局的基石是 ( ) A.华盛顿会议 B.《联合国家宣言》 C.雅尔塔体系 D.联合国的成立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