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11746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73819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16课,诫子书
  • cover
(课件网) 诫 子 书 三国 ·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号忠武侯;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诫子书》是诸葛亮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也是他自己在这方面的亲身体会。 走进作者 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他为了效忠先帝刘备知遇之恩,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 背景介绍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 “子”在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即书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体。 诫 子 书 文题解读 1.读准字音 2.读好节奏和语气 (用"/"标注停顿的地方,用“·”标注需重读的字词)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反复朗读,读出文言的韵味 夫君子之行 夫学须静也 fū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 fú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 读准字音 知人论世,读出家书的情味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句子翻译 自主学习: 提示:小组合作,探讨,结合工具书,注释等方法疏通文意。 文本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文原文 本文作者阐述的中心观点(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的? 品味推敲,读懂告诫的理味 课文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品味推敲,读懂告诫的理味 从“ ”一句中, 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告诫儿子诸葛瞻 。 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中, 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他的儿子诸葛瞻不要放纵懈怠,不要轻薄浮躁。 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中, 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他的儿子诸葛瞻做一个不慕名利的人。 句式仿写 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君子呢? 静 俭 能言善辩 诸葛亮的静 出山以后: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隐居隆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淡泊不是厌弃世俗,宁静也不是慵懒无为。由淡泊名利到鞠躬尽瘁,我们可见诸葛亮的拳拳爱国之心。 品味推敲,读懂告诫的理味 诸葛亮的俭 品味推敲,读懂告诫的理味 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兰溪诸葛后裔。 淡泊明志志在修身,进而兼济天下,宁静是为了致远,达于天下之远。诸葛亮的活法就是他的后辈和我们的榜样。 诸葛瞻: 严词拒绝了邓艾的招降,斩了邓艾的招降使者,和儿子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双双阵亡。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随后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