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81304

第01节 功 配套教学设计(11)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353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01节,配套,教学设计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α进行有关计算。 2学情分析 功的概念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但是只局限在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相反或垂直的情况。 3重点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功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旧知回顾 初中所学的做功,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α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α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理解: 1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2 用此公式计算功时,F必须为恒力。 3 做功与物体运动形式无关,也就是说,力对物体做功具有独立性。 4 计算功时,一定要明确是计算哪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不能张冠李戴。 接下来给出F=100N、s=5m、α=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W=400N·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最后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负功 (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讨论。从cos α的可能值入手讨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明,力F与s间夹角α的取值范围,最后总结并作如下板书: 当0°≤α<90°时,cosα为正值, 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当α=90°时,cosα=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α≤180°时,cosα为负值, 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所谓正功负功,是反映力对物体做功性质的,若为正功,表明该力促进了物体的运动,若为负功,表明力阻碍物体的运动。 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例题讲解或讨论 4.总功 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