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23172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共61张PPT)

日期:2024-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22186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儒林外史,PPT,61张,课件,导读
  • cover
(课件网) 细品文学经典,笑看儒生百态 ———《儒林外史》阅读 1、体会批判精神 2、欣赏讽刺笔法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儒林外史》小说主题: 讽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体会批判精神 了解中国科举制度 “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孙中山(《五权宪法》)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巨大进步。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唐、宋、元、明、清。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O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体会批判精神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明代的科举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固定的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四副对子平仄对仗,合起来共八股。 八股文章的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的原文,内容必须用古人(孔子、孟子)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的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体会批判精神 它逐步成为僵化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体会批判精神 知人论文 体会批判精神 “科第仕宦多显者” 聪明过人 父母辞世 家道中落 科考失利 苦心著书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于统治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牢笼士人。 他(吴敬梓)所作的《儒林外史》不仅描写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而且反映了以他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社会理想的探索和追求。 ———陈美林 《儒林外史》 “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泛指儒生、读书人等。 “外史”,表明作者刻画的是正史不载的人物或面目。 体会批判精神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宝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回应“楔子”,首尾呼应 体会批判精神 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 回环式结构 “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鲁迅 体会批判精神 全书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由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各个故事随着有关人物的出现而展开,又随有关人物的退去而结束。 众多人物、故事有主次,有侧重。此故事是主角,另一故事就成了次角。其中又穿插过渡性人物、事件,粘连紧密,转换自然。虽然是长篇小说,实际上近于许多短篇小说的连缀组合。 章回 主要人物 穿插人物 第一回 王冕 危素、王冕母亲 二~四回 周进、范进 梅玖、王举人、荀玫、张敬斋、汤知县 五~六回 严监生、严贡生 赵氏、王氏 七~八回 王惠 蘧公孙、蘧太守、荀玫 九~十二回 娄瑧、娄瓒 杨执中、鲁编修、蘧公孙、权勿用 十三~十五回 马纯 蘧公孙、王惠 十六~二十回 匡超人 景兰江、潘三 廿一~廿四回 牛浦 牛玉圃、程明卿 廿五~廿七回 鲍廷玺 鲍文卿、媒婆、鲍太太 廿八~三一回 季苇萧、杜慎卿 金东崖、诸葛佑、鲍廷玺、季恬逸,萧金铉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