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36350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13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3-2024,学年,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
  • cover
《回延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3、引导学生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朗读训练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工具:教学用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导语: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走近作者、背景资料及“信天游”知识链接。 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歌剧《白毛女》,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诗人受到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他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回延安》为题,尽情书写这次回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 信天游《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这种民歌的特点是: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一般是一节一韵,也可以几节押同一个韵;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艺术上多用“比兴”;感情上一般热烈奔放,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 预习检查、整体感知 掌握字音、字形 朗读这首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注意字音准确、语速适中、包含感情,可以画出朗读符号,还可以提出朗读疑问。 抽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整体感知并朗读思考: 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形式),说说诗人是按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找出相关语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明确: 1、直抒胸臆: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两个“莫”表达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2、动作描写: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一头扑在亲人——— 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抓”“贴”“搂”“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兴奋喜悦。表达出了诗人热爱延安的感情。 语言描写: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运用语言描写, “白头发”的称道,表现出延安父老乡亲在保卫延安中的艰苦斗争,赞颂他们为革命立下的功劳。 4、场景描写: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运用场景描写,写出老人前来团聚时亲切、热烈的场面。表达重回延安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5、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气喘得紧”,表现出老人急于和诗人见面的激动心情;“梦见鸡毛信”“可真见亲人”,表现出老人见到诗人的满心欢喜的感情。 四、品味语言,从修辞的角度体会其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千声万声”是夸张,把延安”比作“母亲”,生动形象地写诗人回到延安时无限欢喜、激动的感情,表达了对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