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单元 面对地质灾害《泥石流脱险我知道》教案 教材版本:沪科黔科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泥石流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危害,掌握面对泥石流时的脱险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在面对地质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预防泥石流的发生及遭遇泥石流时的脱险方法。 (2)教学难点:泥石流产生的诱因。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上网收集有关泥石流的新闻和资料。 (2)教师准备:收集泥石流的图片、录像等有关资料,准备教学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二、教学内容 泥石流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1. 泥石流的基本概念 泥石流是一种在山区沟谷中出现的特殊洪流,它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这种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2.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质构造是泥石流形成的基础,地质构造的不稳定容易导致山体滑坡、崩塌等现象,从而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 地形地貌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沟谷的狭窄、坡度大等条件容易使得水流速度加快,从而携带更多的泥沙石块。 气候条件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诱因,如长时间的暴雨、冰雪融水等都会使得地表水源增加,从而容易引发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 1. 对基础设施的破坏 泥石流具有强大的冲击力,能够冲毁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2.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往往伴随着强大的水流和泥沙石块,能够直接冲击人类居住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在山区,由于地形复杂,人们往往难以迅速逃离,更容易受到泥石流的威胁。 泥石流脱险方法 面对泥石流的威胁,掌握一些脱险方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1. 观察预警 在山区居住或旅行时,我们需要留意天气变化和地形地貌,及时发现泥石流迹象。如发现沟谷中的水流突然变大、变得浑浊,或者听到山体滑坡的声音等,就需要警惕可能是泥石流即将发生。 2. 迅速撤离 一旦发现泥石流的迹象,我们需要立即向安全地带转移,避免进入危险区域。在撤离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以免影响自己的判断和行动。 3. 保持冷静 遇到泥石流时,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虽然情况紧急,但只有保持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4. 寻找安全避难所 如果无法迅速撤离,我们需要寻找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找到高处、坚固的建筑物等地方躲避,避免被泥石流直接冲击。 5. 团队协作 在面对泥石流的威胁时,我们需要相互帮助,共同应对危险。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1. 视频与图片展示 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泥石流的现象及其危害,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反映泥石流现象及其破坏力的视频,或者展示一系列相关的图片。这些资料可以从网络上获取,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教育性。 2. 学生交流与讨论 在观看了视频或图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感和想法,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讨论内容: 观看后的感受:学生们对泥石流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他们觉得泥石流的危害有多大? 泥石流的形成:是否注意到视频或图片中提到的地质、气候等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导致泥石流的形成? 泥石流的危害:学生们可以讨论泥石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房屋被毁、道路受阻、生态环境破坏等。 脱险方法:如果遇到泥石流,应该如何脱险?有哪些方法可以迅速、安全地撤离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