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设计从农田到餐桌的探究 一、教学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环境中,对粮食生产过程缺乏直观认识,存在浪费食物、不了解农产品安全等问题。同时,《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开展跨学科实践。本活动以“从农田到餐桌”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粮食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珍惜粮食、健康饮食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农作物从种植到成为食物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施肥、灌溉、收割、加工、运输、销售等知识。掌握调查、采访、资料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调查报告和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动手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珍惜粮食的意识,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尊重劳动者,培养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热爱之情。树立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观念,关注社会问题。 三、案例描述: 第一课时:初识开题 1.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餐厅里大量剩余食物的餐桌、农田里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从哪里来?这些食物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到达我们的餐桌?”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主题解读。教师详细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从农田到餐桌的探究”,解释活动的意义和大致流程。强调本次活动将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深入了解食物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白活动对自身成长和社会认知的重要性。 3.成立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成5-6人一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小组名称、组长和分工,如记录员、采访员、摄影师等。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发挥作用。 4.任务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初步思考探究方向,如选择一种农作物(水稻、小麦、蔬菜等),或聚焦食物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深入探究,并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主题生成 1.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上节课课后收集的资料和初步确定的探究方向。例如,有的小组想研究水稻从种植到加工成大米的过程;有的小组对超市食品的运输和保鲜感兴趣;还有的小组关注家庭食物浪费现象。 2.问题筛选与整合。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各小组提出的探究方向和问题进行讨论,筛选出有价值、可操作的问题。通过分析和整合,确定几个具体的子课题,如“水稻的种植与收割技术探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调查”“社区居民食物消费习惯研究”等。 3.制定计划。各小组选择一个子课题,共同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步骤、时间安排、预期成果等。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研究计划。 第三课时:考察探究 1.实地考察与调查(2-3周,利用课余时间)。各小组根据研究计划开展实地考察和调查活动。例如,研究“水稻的种植与收割技术探究”的小组前往农村稻田,观察水稻的生长环境,采访农民了解种植和收割的方法、工具及注意事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调查”小组参观食品加工厂,与工作人员交流,记录加工流程和安全措施;“社区居民食物消费习惯研究”小组在社区内发放问卷,采访居民,收集相关数据。 2.资料整理与分析。学生回到学校后,对收集到的资料(照片、视频、问卷、采访记录等)进行整理和分析。小组成员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