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47281

《国家的儿子》学案检测-【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学案检测(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学案 查看:88次 大小:237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案,检测,上册,模块,基础,2023
  • cover
《国家的儿子》学案检测 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报告文学的方法。 2.概括人物的典型事迹,把握人物精神,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深入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继承和发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学习过程 (一)作者介绍 黄传会(1949—),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委员,历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副主任、主任,专业技术3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长篇报告文学:《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 (二)人物 罗阳,男,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6月29日出生,辽宁沈阳人,曾任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作为歼15飞机的现场研制总指挥,2012年11月25日,罗阳随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出海执行歼15舰载机首次起降训练任务后,返回大连当日,突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以身殉职,享年51岁。他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立足航空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缔造了卓越功勋。任职期间,以“十个统筹”指导企业发展,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增长。他把军机研制生产作为最大的政治,“十一五”时期,完成了多个型号新机首飞和设计定型,实现了国家战略工程项目的重大突破和生产能力的新突破。 (三)报告文学 定义: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手法生动、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和事件的一种文体。 特点:融新闻性与文学性于一体,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同时,还具有政论性的特点,体现出鲜明的报道立场。选取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题材,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刻画和细节描写,展示事件经过,反映社会面貌,揭示人物精神。报告文学讲究真实,不允许艺术虚构和任意编造,但不排斥艺术加工。 (四)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情感。 (五)文本细研 找出文章中有关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精神。 答案 (四)整体感知 全文以时间为小标题,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写罗阳与总设计师孙聪、张副司令员见面的场景。 第二部分:介绍舰载机前期试验情况,记叙罗阳为舰载机的最后试验及后续保障做准备。 第三部分:写罗阳在舰载机首次着舰起飞试验前夜的激动心情。 第四部分:写罗阳现场感受歼﹣15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起飞试验的过程。 第五部分:写罗阳因公殉职、悲壮离世的过程。 (五)文本细研 ①天刚蒙蒙亮,罗阳便忙开了 (细节)殚精竭虑,尽职尽责 ②他再次了解歼15的状态 罗阳回答的非常认真:“军无戏言!” (语言)不畏困难,果断自信 ③罗阳情深意切地对员工们说:“这不是普通的型号……就要干出个长子的样子来!” (语言)敢于担当,果断自信 ④那几日,白天,罗阳手里拿着小本子;晚上,他以参加海试协调会 (动作)殚精竭虑,忠于事业 ⑤他拿了厚厚的数据表,将关键数据记在小本子上,大家都忙,不要麻烦大家了……罗阳还是不当会事:“不用了”一定别忘了……罗阳就是这样,心中时刻想着他人…… 语言描写,替他人着想 ⑥罗阳手搭凉棚向右前方瞭望,其实他不是在瞭望,而是在侧耳倾听,随着远处传来的熟悉的低沉的轰鸣声,海天之间一个黑点儿,正在朝航母移动。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一下便判定那是一架“空中飞鲨”。 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罗阳在工作时的专注。“手搭凉棚”“瞭望”“侧耳倾听”,既表现了罗阳工作时的专注,又写出了他为了此次试飞的紧张焦急期待;“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突出表现了罗阳对待工作的认真和对歼-15的了如指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