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61651

2.2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教学课件)(共27张PPT)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一

日期:2025-04-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44672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7张,必修,2019,科版,生物学,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体验和学习探究膜的透过性。 科学思维 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体验模型与建模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生命观念 从结构与功能观的角度分析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课堂导入 为什么苋菜泡在清水中,水不会变成红色?但是将苋菜放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水会变成红色? 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 细胞膜也称质膜,是围绕在细胞外层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结构。细胞膜是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屏障,控制着物质的进出,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细胞内的生命活动有序进行。 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 半透膜:一些膜具有一定大小的孔径,水等小分子和离子可以自由通过,而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则无法通过,这种膜称为半透膜。透析膜就是一种半透膜。 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 实验目的 1.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 2.推测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材料用具 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蒸馏水,碘-碘化钾溶液,本尼迪特试剂,透析袋,细线,烧杯,玻璃棒。 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 取A、B两个透析袋,将等量的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分别装入A、B透析袋中。透析袋两端用细线系紧。 将透析袋一端的细线绑在玻璃棒中央,透析袋置于烧杯内,玻璃棒横置于烧杯上方。 向烧杯内注入等量蒸馏水,直至淹没透析袋。向A组透析袋外面的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碘-碘化钾溶液。 静置12h。观察A组实验现象;取B组透析袋外面的蒸馏水2mL,加入2mL本尼迪特试剂,热水浴2~3min,观察颜色变化。 3 2 1 4 方法步骤 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 1.A组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后,烧杯内蒸馏水呈现什么颜色?静置12 h后,颜色又如何?原因是什么?透析袋内淀粉溶液颜色有何变化? 讨论 烧杯内蒸馏水没有颜色变化;静置12h后,还是没有颜色变化,说明烧杯中没有淀粉,也就是淀粉不能从透析袋中进入烧杯中;透析袋内淀粉溶液颜色变蓝色。 2.A组实验说明了什么? A组实验中碘可以通过透析袋,而淀粉分子无法通过。说明了半透膜对分子进出具有半透性。 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 3.本尼迪特试剂检测的现象是什么?B组实验说明了什么? 讨论 出现红黄色沉淀,说明了葡萄糖分子可以穿过半透膜;说明了半透膜对分子进出具有半透性。 细胞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推测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将细胞内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是外界物质进入细胞的屏障。所以,可以推测细胞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选择性地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产物,保持细胞内生化反应的有序进行。这一特性称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功能特点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脂质: 蛋白质 糖类(少量) 磷脂(主要)、胆固醇(动物细胞膜) 细胞膜的成分 4 3 2 1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4 3 2 1 磷脂 (1)组成元素: C、H、O、N、P (2)结构: 磷脂分子的“头”,具有亲水性,也称极性;另一端含有2条长长的脂肪酸链,形成磷脂的两个“尾”,具有疏水性,也称非极性。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4 3 2 1 磷脂 正常情况下细胞膜一般处于什么环境?磷脂分子将如何分布? 在水中,亲水头部分别在两侧朝向外部的水溶液,疏水尾部相对排列在内,磷脂分子形成双层结构,称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4 3 2 1 膜蛋白 (1)定义: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统称为膜蛋白。膜蛋白也和磷脂分子一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2)作用: 通常细胞的功能越多,其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转运作用 催化作用 信息交流和识别作用 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