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62181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290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选择题 1.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古代赋役结构演变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人头税逐渐向资产税转化,二是力役逐渐由现役向代役、雇役转化,而这两条途径的最终汇合点为田亩税”。这两条途径最终完成汇合是在(  ) A.唐朝两税法 B.宋朝募役法 C.明朝一条鞭法 D.清朝摊丁入亩 2.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  ) A.取消了人头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C.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这项改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即“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这项改革指的是(  ) A.汉代的更赋 B.北魏的租调制 C.唐朝的租庸调制 D.唐朝的两税法 4.隋朝的户籍法规定: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徭役二十日、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绵三两等。同时规定,地方官员每年要亲自实地查验户口、年龄、疾状(健康状况)。隋朝政府制定此户籍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农业劳动力充足 B.强化君主专制集权 C.防止小农经济破产 D.保障徭役赋税征收 5.北宋建立初年,对于两税的征收,一般是根据旧例征取实物。但此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要“以麦折钱”,有时候又要“以钱折绢”。这一做法(  ) A.导致农民弃农经商 B.易加重百姓负担 C.便于政府征收赋税 D.满足了战争需要 6.如下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它的实施(1)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2)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3)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4)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 A.使税制更加紊乱 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C.增加了财政收入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7.唐朝实行的两税法:“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两税法(  ) A.缓解了土地兼并和社会矛盾 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继承了租庸调制的征税原则 D.因税制合理受到地主阶级支持 8.唐代税制以丁、产的多少作为决定户等高低的依据,故《唐律》对析产分户有比较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于要求分户而自愿不降低户等的可以允许。由此可见,这一规定旨在(  ) A.抑制逃避赋役 B.敦厚社会风俗 C.严格管理户口 D.维护伦理孝道 9.如表是汉代五口之家农户赋税负担简表。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汉代(  ) 财产税 人头税 土地税(钱) 刍稿(钱) 更赋(钱) 算赋(钱) 口赋(钱) 约400 小于50 约3450 至少240 最多60 A.休养生息政策未深入民间 B.租庸调制遭到严重的破坏 C.农民的赋税负担有所减轻 D.赋税征收标准以人丁为主 10.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 A.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B.农民徭役负担逐渐加重 C.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 11.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枢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12.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