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62398

“千古第一才女”的词心与人生——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渔家傲》整合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53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整合,渔家傲,如梦令,诵读,古诗词
  • cover
“千古第一才女”的词心与人生———《如梦令》《渔家傲》整合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理解: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分析《如梦令》与《渔家傲》的情感表达与艺术手法。 2.技能与应用:运用李清照的词作标准赏析古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对李清照勇敢、独立、忧国忧民精神的敬佩,培养正面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面对逆境的勇气和创造力,以及在个人困境中寻找灵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千古第一才女,“有才”在哪里? 1. 自由朗读《如梦令》和《渔家傲》,并结合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 《如梦令》 从“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可以看出李清照爱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是一个潇洒、风流的“酒鬼”; 从“兴尽晚回舟”可以看出李清照当晚喝酒、玩乐到很晚,玩儿得非常尽兴,是一个轻狂、不羁的“奇女子”; 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可以看出李清照不慎误入荷花丛中,因此受到惊吓非常着急,下意识地不停划桨,惊飞了水中的鸥鸟,让我们看见了她的真实可爱。 在那个年轻女子不可轻易出门,就算出门也要以团扇、纱巾遮面的时代,李清照便可肆意出门饮酒寻欢,可见其天性中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勇敢追求;同时,也可见其在面对生活中的小插曲时的那股子乐天与率性。 《渔家傲》 从“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于现实的慨叹和认为自己的诗才百无一用、怀才不遇的落寞和伤感。 从“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以看出李清照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她希望自己仍能像大鹏那样乘风高飞,飞向海上的仙山,远离世间的离乱和苦痛,可见其对理想生活的勇敢追求和不懈向往。 小结: 1.贯穿《如梦令》与《渔家傲》的不变精神内核是李清照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以及面对生活逆境时的独立与坚韧。 2.结合李清照的生平背景猜测《如梦令》和《渔家傲》分别写于李清照人生的哪个阶段?关于李清照不同人生阶段的作词风格,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吗? 李清照生平 ▲出身与家庭 1084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亦有才学。 家庭环境文化氛围浓厚,奠定了李清照文学素养的基础。 早期生活与婚姻 1101年(17岁)嫁给赵明诚。 赵明诚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二人结为伉俪,同有浓厚的文学和艺术兴趣。 婚后二人共同致力于金石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编撰《金石录》,收藏大量古代金石文物。 婚姻生活幸福,情感深厚,共同生活的日子使李清照的文学才能得以充分施展。 此时李清照的词作中多出现以花自比,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中写到“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鹧鸪天·桂花》中写到“何须浅碧青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北宋晚年时局动荡 1105年回青州老家 夫妻二人被迫离开东京汴梁回到青州来家生活。 李清照还自己起了一个易安居士的的字号,自此开启了14年的隐居生涯。 在此期间,她还撰写了一篇文章———《词论》,批评了几位大词人的创作特点:她认为柳永的作品,缺乏情感的真实与深刻;欧阳修的词文辞过于质朴,缺乏应有的文学;苏轼的词创作方式违背了词的本质,过于偏向诗的表达方式...... 李清照强调词应当有自己的独特性,重视情感的真实与细腻、追求语言的高雅和音律的和谐,这些标准不仅反映了她自己的创作理念,也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