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94888

5.2《大学之道》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008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掌握说理的艺术技巧。 3.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掌握说理的艺术技巧。 2.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方式】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那古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连接自我、家族、民族、国家和天下观念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选自《礼记大学》的一段文字,感受古代圣贤的智慧。 知人论世 1.《礼记》 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它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2.《大学》 《大学之道》选自《大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朱熹把《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并做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与《论语》《孟子》一起成了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大学》为四书之首。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3.曾子 曾子,名参,字子舆,被后世尊称为“宗圣”,鲁国人。 黄帝后代,亦为夏禹王后代,曾点(曾皙)之子, 孔子的弟子。他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儒学五大圣人之一,孔庙四配之一。 《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经》)。《小戴礼记·礼运》中说:“人者五行之秀气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人不是顺应自然,屈从于自然,而是能动的改造自然。“从天而倾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发现并重视人的作用,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初读感知 听音频,正字音,划分节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研读文本 题解 “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