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4963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说话要算数》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2-0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3853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格式,教学设计,1课时,说话要算数,下册
  • cover
课题 说话要算数 课型 品德指导课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中,道德修养个人品德部分指出,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白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 对应本课时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失信的后果和守信的意义。 二、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目标中核心素养内涵第2条道德修养中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课程目标中学段目标第二学段(3—4年级)道德修养第2条指出“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懂得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诚实守信”。课程内容第二学段(3—4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第3条“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仁爱、诚信、谦逊等”。 三、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交往学习中要养成诚实守信的好美德。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懂得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诚实守信”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交往礼仪的同时,刚要做到诚实守信。 “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仁爱、诚信、谦逊等”是指学生从传统美德入手,认识诚信的价值,丰富在遵守诺言、践行约定上的实践智慧。 2.学到什么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中的“养成”是表示学习行为的动词,表示了学习的程度,是指初步形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行。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懂得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诚实守信”中的“懂得”也是表示学习行为的动词,“懂得”指的是要知晓诚实守信并遵守。 “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仁爱、诚信、谦逊等”中的“理解”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要生活中丰富在遵守诺言、践行约定上的实践智慧。 3.学生怎么学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通过问题探究、交流讨论、角色扮演、自主体验,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说话不算数的严重后果,明白守信的意义和价值,做一个对别人守信的人。 教材分析 一、单元角度分析: 同伴交往是本套教材重要的循环教育主题,在一年级和三年级的教材中已设置了相关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会珍惜和维系友谊,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能够正确面对冲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化解冲突、应对欺负。同时,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的守信意识,帮助学生做到对他人和对自己守信。 在三年多的学校生活中,学生相互陪伴,一起成长。这种相伴成长的学校生活丰富了学生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需要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和升华,深化对同伴交往的情感体验与理性认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与同伴的相处并非一帆风顺,摩擦、矛盾、冲突在所难免,欺负现象也并不少见。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欺负问题是适时和必要的。同时,同伴交往离不开诚信这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品质。不同于一年级和三年级教材中有关诚实教育的内容,本单元侧重于守信教育,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努力做守信的人。 本单元共三课,第1课《我们的好朋友》从同伴交往中积极的、正面的友谊话题切入,引导学生回顾与好朋友相处的过程,懂得什么是真友谊,帮助学生学会珍惜和维系友谊。第2课《说话要算数》着重培养学生的守信品质,引导学生探究不守信的原因,帮助他们养成说到做到的良好品质,自觉做到对他人和对自己守信。第3课《当冲突发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交往中的冲突与欺负问题,认识冲突产生的原因,学会避免和化解冲突的方法。针对校园中的欺负问题,本课从受欺负者的角度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欺负行为,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应对校内外的欺负。 二、课时角度分析: 本课由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