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6584

人教版(2024)四年级下册数学 加法运算律(说课稿)

日期:2024-11-2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81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2024,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
  • cover
《加法交换律》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规律》的内容。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车去旅游,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问: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可列出40+56=96(千米)或56+40=96(千米)两个算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得数相等,可以用“=”连接,然后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而发现加法交换律,再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二)加法交换律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研究数地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就是“运算定律”,可见,运算定律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交换律”可能更是基石中的基石。 加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晰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从研究确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更多的想的是,如何让学生自然地经历由用数到用字母表示的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中感受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从而为后面的其他运算定律的教学,以及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有了上面的想法,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加法交换律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应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经历“形成猜想、举例、验证”的完整、真实的过程,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由课标和教材本身决定,我将本课的重点确立为: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是攻克学生难以理解而地方:理解和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四、设计意图 设计本节课时,我一直在思考: ———教师怎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总结规律 ———加法交换律”是不是应该“浓墨重彩”去渲染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会,只是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表达,这样的活动是不是教者自娱自乐、自作多情 ———既然本课的难点是学生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怎么引出字母表示式 是像教材上在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后,直接出示还可以用字母表示α+b=b+α,还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数———个性化的符号———学会数学的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应该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猜想、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本节课分四部分教学。 (一) 口算练习,引发猜想 考虑到教材上的主题图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过于简单的错觉,也不是很吸引学生,所以我干脆撇开主题图,采用直接进入法,上课铃一响,我就直奔主题:“听说咱们班同学的口算能力特别强,敢不敢挑战一把 比一比谁的口算能力强!”随即出现一组口算题: 8+9= 18+7= 30+17= 9+8= 7+18= 17+30= 学生一边做,我一边问:“猜一猜,下一题会是什么 ”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此时,我适时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还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概述,只要有所感悟就可以了。 (二) 探究新知 在新课教学中,共分4个环节进行。 1、 举例说明 在第一个环节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