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6881

《外婆的澎湖湾》 教案 2024—2025学年音乐五年级上册人音版(2012)

日期:2024-12-0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76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2024,2025,学年,音乐
  • cover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 课题:《外婆的澎湖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如同来自海边的一阵清风,带着阵阵海的气息和阳光的味道。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澎湖湾的赞美,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怀念。这首旋律流畅、易于哼唱的歌曲,是台湾校园民谣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珍藏的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旋律大多耳熟能详,但对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表达可能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切分节奏和节奏型编配也缺乏经验。 一、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沉浸在歌曲轻快、愉快的旋律中,感受歌曲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理解歌曲的二段体结构,感受歌曲情感的层层递进。 2. 艺术表现: 用准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 用自然、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融入歌声中。 3. 创意实践: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尝试编配简单的节奏型,让歌曲更加生动有趣。 4.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叶佳修,体会歌曲背后的故事。 了解台湾校园民谣的特点和发展,感受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准确演唱。 理解歌曲的结构和情感变化,并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 2. 教学难点: 演唱小切分节奏,并体会这种节奏带来的独特韵律感。 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尝试编配简单的节奏型。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赏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视唱练耳法,帮助学生准确掌握音准和节奏。 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课件 打击乐器:三角铁、木琴、沙锤等 歌曲音频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 轻柔地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片段,并提问: 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你们对这首歌曲有什么印象?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介绍台湾校园民谣,并讲述叶佳修和《外婆的澎湖湾》的故事: 分享叶佳修创作这首歌的灵感来源,以及歌曲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人文故事,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 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歌曲中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歌曲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歌曲的旋律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再次聆听,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结构和情感变化: 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歌曲中哪个乐段的旋律更舒展,哪个乐段的旋律更欢快? 哪个乐段表达了对家乡的赞美,哪个乐段表达了对童年的怀念? 歌曲中有哪些特殊的节奏? (二)探究 1. 揭开小切分节奏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小切分节奏? 如何演唱小切分节奏? 小切分节奏带给你什么感受? 2.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片段,并讲解小切分节奏的运用。 3.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小切分节奏,并相互纠正,感受小切分节奏带来的韵律感。 (三)示范 1. 教师示范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并讲解简单的节奏型编配方法: 选择适合歌曲风格的打击乐器。 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编配简单的节奏型。 2. 学生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尝试编配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发挥他们的创意,让音乐更具活力。 环节三:巩固延伸 1.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伴奏,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 2. 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进行改进,让歌曲的演唱和伴奏更加和谐。 六、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外婆的澎湖湾》,还学习了小切分节奏,并尝试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我们也了解了台湾校园民谣的魅力,感受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探索音乐的世界,并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故事。 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