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6992

《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2024—2025学年音乐三年级下册人音版(2012)

日期:2025-04-21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8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教案,2024,2025,学年
  • cover
《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课题:《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这节课充满了活力!我们将会一起探寻两首充满魅力的歌曲:传统民歌《小放牛》和来自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孤独的牧羊人》。《小放牛》以质朴流畅的旋律,展现了村姑和牧童问答的生动场景,同时带领学生领略唢呐音色变化的奇妙。而《孤独的牧羊人》则以欢快活泼的旋律,展现了牧羊人热爱生活的热情,并引入了一种独特的唱法———约德尔唱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样魅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对音乐充满了好奇心,学习热情高涨,但对唢呐等民族乐器和约德尔唱法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趣味十足的互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并逐步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感受唢呐音色的丰富变化,体会它带来的不同感受。 沉浸在《孤独的牧羊人》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中,初步了解约德尔唱法的独特魅力。 2.艺术表现 模仿唢呐,展现“牧童”和“村姑”的形象。 尝试用约德尔唱法,演绎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3.创意实践 用拍手为歌曲伴奏,让音乐更有节奏感。 4.文化理解 了解唢呐,这件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以及约德尔唱法的起源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深入感受唢呐音色的变化和它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 了解约德尔唱法的独特特点。 2.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切分节奏,以及一字多音的演唱技巧。 尝试用约德尔唱法演唱歌曲,并展现出独特的风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视听法 讨论法 模仿法 游戏法 四、教具准备: 唢呐图片 多媒体课件(包含《小放牛》和《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视频资料) 歌词卡 录音笔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唢呐图片,并以充满好奇的语气问道:“孩子们,你们认识这个乐器吗?它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点呢?”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两首充满活力的歌曲,一首是欢快活泼的《小放牛》,另一首则是来自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孤独的牧羊人》。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小放牛》 1.作品介绍:播放全曲并对作品进行介绍———这首歌曲源于民间歌舞《小放牛》,描写了村姑和牧童问答的有趣场景,充满了欢快活泼的乡村气息。 2.作品赏析:分别播放三段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聆听第一段音乐,感受唢呐的音色特点。这段音乐节奏舒缓,唢呐的音色像是村姑和牧童缓缓地走进了我们的耳畔。 聆听第二段音乐,体会唢呐塑造的不同角色。唢呐的音色时而高亢明亮,时而低沉沙哑,生动地演绎了两人一问一答的情景。 聆听第三段音乐:这段音乐节奏加快,仿佛两人的问答越来越快,气氛也更加热烈。最后,唢呐与乐队齐奏,展现了对话结束,皆大欢喜的景象。 3.教师播放完整乐曲并总结这首乐曲的特点:风趣、幽默、活泼。 《孤独的牧羊人》 1.介绍电影《音乐之声》:《音乐之声》是一部充满爱与希望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奥地利的感人故事。它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个奖项,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喜爱。 2.教师播放歌曲演唱视频并讲解: 歌曲的情绪:轻快、活泼,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歌曲的曲调特点:诙谐、幽默(衬词、真假声结合),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表达的情感:展现了勤劳可爱的牧羊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复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并讲解———这首歌曲多次出现“来咿噢都”这样的衬词,这是牧羊人演唱时独特的风格。 (二)探究 《小放牛》 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第一段的速度怎样?主题旋律的音色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角色出现? 这段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唢呐音色上又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听到唢呐表现的“牧童”时男生模仿做吹奏动作,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