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 课 国民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开展 (1)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推动工人运动发展。1923年的 京汉铁路工人 大罢 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推向了高潮,但遭到残酷镇压。这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 ,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 的革命力量,愿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2)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923 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 召开,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 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保持共产党在政治 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 在广州召开,事实上确立了 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0名共产党员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或 候补委员。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中国革命新局面 (1)五卅运动:1925年5月 30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上海工人和学 生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纱厂中国工人,举行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英国巡捕开枪射击,造 成震惊中外的 五卅惨案 。此后几天,又陆续发生英、日等国军警枪杀中国民众事件。中国人 民极其愤怒,举行罢工、罢课、罢市,各地纷纷响应,迅速形成席卷全国的 反帝反军阀革命运动 浪潮。 (2)省港大罢工:1925年起,广州、 香港 两地25 万人参加罢工,坚持16 个月 之久。 (3)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意义:给帝国主义和 封建军阀 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 来的 北伐战争 奠定了群众基础。 (4)国民革命军;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随后组建 国民革命军 。在此前后, 国共两党通力合作,经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等军阀势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二、北伐战争 1.北伐战争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 北洋军阀 的统治,统一全国。 2. 北伐战争进程 军阀 时间 主要作战地点 吴佩孚 1926年10月 湖南、湖北 孙传芳 1926年11月 江西、浙江 1927年 南京、上海 张作霖 1927 年 河南 3.北伐战争成果 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 长江流域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工农运动高涨 (1)表现: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工农群众运动以空前规模迅速高涨, 上海工人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农民运 动蓬勃发展。 (2)影响:北伐的节节胜利与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形成全国规模的 国民革命 高潮。 5.国共合作失败 (1)原因: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分裂活动日益猖獗。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 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日益加剧。 (2)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 革命群众;1927年7月15 日 , 汪精卫 在武汉宣布“分共”,同共产党决裂,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 “宁汉合流” (1)时间: 1927 年秋。 (2)表现: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合流后的国民党变成了代表地主阶级、 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3)政权建设:颁布《训政纲领》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 之治权”,下设五院分别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职权,由国民党 全国代表大会 领导国民行使政权。由此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 2.统一全国 (1)继续“北伐”:从1928年4月开始,目标为奉系军阀 张作霖。两个月后,张作霖 退出北京,在途经皇姑屯时被日军炸死。 (2)东北易帜:1928年12月底,张作霖之子 张学良 宣布“服从国民政府, 改旗易帜 ”。 至此,国民政府在 形式上 暂时统一了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