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26326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9 浣溪沙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50397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 9 浣溪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作者简介 在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的春天,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内心充满苦闷,然而他并未因此沉沦。这一年三月,他游蕲水清泉寺时,面对眼前美丽的自然景色,心中涌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写作背景 初读感知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上阙: 之前 乌台诗案 之后 ? ? 转折点 品读诗文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短:短小 浸:浸泡 净:干净 萧萧:形容雨声 暮:傍晚 子规:指杜鹃鸟 西汉扬雄《蜀王本纪》中记载:   望帝杜宇让位于宰相,后隐居于西山。然而宰相无德,望帝杜宇觉得有愧于百姓,羞愧而死,化为杜鹃鸟,终日望着都城悲哀地啼叫,常常啼出殷红的鲜血。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 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创作背景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道:说 黄鸡:指清晨报晓的公鸡,比喻时光的流逝。 尚:还 休:不要 白发:老年 上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游玩于蕲水一带的清泉寺,这座寺庙毗邻兰溪,溪水潺潺,与众不同的是,它并非向东流淌,而是向西奔流而去,景色独特,引人入胜。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阙: 学生作品 展示和交流 山脚下的兰草发芽了,芽儿很小,已经蔓延到小溪里了,松林间的沙路很干净,没有一点儿泥土,傍晚潇潇的雨声中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学生作品 展示和交流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唐】李白《蜀道难》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唐】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注释: 晓:天亮 丑时:指凌晨1—3时 白日:日落 酉时:傍晚5—7时 典故 黄鸡报晓丑时鸣, 白日催年酉前没。 ———选自白居易《醉歌》 学生作品 展示和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