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44447

【核心素养】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爱的人间》 教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2858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人音版,五年级,下册,7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爱的人间》教案 一、课时: 本课程设计为一课时,时长约40-50分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活动的安排,可以适当调整时间。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的歌曲《爱的人间》是一首富有深厚情感的作品,其歌词不仅优美动人,更蕴含着对人类关爱的深刻思考。这首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抒情的旋律,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支持与爱的主题。由于歌曲的旋律较为流畅,容易上口,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同时也契合了本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关爱和同情。这首歌曲不仅适合学生进行演唱与欣赏,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素材。 三、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整体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之前的音乐课程中已有简单的合唱和乐理知识。然而,部分学生在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上相对薄弱,对复杂的音乐符号,例如后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及休止符的理解和运用仍需加强。此外,学生们对于社会关爱这一主题有初步的认识,但在责任感和同理心的表达上尚欠深入。因此,本课的设计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也要加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对《爱的人间》的音乐欣赏,学生能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深刻理解歌曲传达的情感,懂得音乐的美在于能够真实反映生活。 2.艺术表现:学生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能够用柔美的声音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曲中所蕴含的爱,让听众感受到那份温暖与关怀。 3.创意实践:通过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激励学生发掘自我表现的潜能,增强团队合作和创造力,并丰富他们的表达方式。 4.文化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背景、作者及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对身边人的关爱。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情感展现歌曲的主题。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尤其是读懂歌词中的细腻情感与深厚人性。 2.教学难点: 在演唱歌曲时,如何正确地演绎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音乐符号,提升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六、教学方法: 多感官体验:通过听觉、视觉和肢体动作的结合,让学生全方位理解和感受音乐。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范唱和示范,让学生直接感受歌曲的演唱方法。 分组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个人看法,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爱的人间》的音频及歌词展示,辅助教学。 音响设备:确保音质达到最佳效果。 手语教学资料:用于《感恩的心》手语表演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表达中的情感。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师生相继问候,创建轻松友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放松心情,做好准备迎接新课程。 2.播放《爱的奉献》,通过歌曲的情感引入主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对“爱”有初步的感知与认识。 3.用简短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表达对他人的爱?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初听歌曲《爱的人间》。教师引导学生闭目聆听,让他们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冲击和共鸣。听完后,教师询问他们的感受,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对旋律的理解和喜爱。 2.深度讨论:组织学生分享他们对歌曲的感受,理解歌词的意义,和生活中爱与关怀的具体例子,营造积极的讨论氛围。 (二)探究 1.视频欣赏: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或者关于爱心故事的短片,以此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共鸣,让他们理解爱与感恩的重要性。 2.情境体验:让学生进行一段短暂的沉默反思,体验盲人生活的无助与迷茫。此环节旨在强化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同理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歌曲传达的社会意义。 (三)示范 1.介绍歌曲背景:分享《爱的人间》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故事,让学生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