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44454

【核心素养】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致春天》教案

日期:2025-05-2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828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人音版,五年级,下册,1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致春天》教案 一、课时: 1课时 二、教材分析 《致春天》是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Grieg)创作的一首钢琴抒情小品,属于其《抒情小品》第1集作品。此曲以细腻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声结构,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来临及其所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乐曲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作曲家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力的礼赞,适合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欣赏与分析。同时,格里格作为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融合了丰富的民族风格,是了解挪威文化与音乐的重要桥梁。因此,通过学习这首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还能够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自然景象及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和基本的接触,但对于古典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录音、乐谱和现场表演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思维,使他们在愉悦中掌握更深层次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此外,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们建立起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致春天》的课程教学,能够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对《致春天》的聆听,学生能够感知春天的美丽与大自然的变化,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应用身体语言和音声,通过律动和哼唱展示他们对曲子情绪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表现力。 3.创意实践:让学生在课后的绘画或文字创作中,表达他们心目中的春天,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4.文化理解:通过了解格里格的生平和挪威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格里格的音乐创作背景以及《致春天》的主题情感。通过讨论和互动,让学生能够阐述自己对乐曲情绪变化的理解。 2.教学难点: 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旋律的变化,帮助学生区分作品的不同段落,深入感受每个段落所传达的情绪,以及乐曲在表现春天时所采用的不同音乐手法。 六、教学方法: 聆听法:通过多次聆听乐曲,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内涵及情感的理解。 讨论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 示范法:教师示范音高变化及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和创作,帮助他们将音乐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光盘(包括乐曲《致春天》的录音) 课件(包含挪威文化、格里格的生平、乐曲分析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 纸和绘画工具(供学生进行旋律线的描绘)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展示课件和乐谱)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春天的脚步在悄悄来临,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心目中的春天呢?可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形容。 生:自由畅谈,如“温暖”、“花开”、“万物复苏”等等。 师:很好,听!仿佛能够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融化了冰层,细雨滴落在青翠的草地上,带来了春的生机。接下来,我们将聆听一段乐曲,请大家注意,看看这段旋律能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觉。 播放乐曲引子,学生作答:聆听后学生描述他们的感觉,兴奋、激动或期待等。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师:我们听到的这段旋律出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作品《致春天》。他通过音乐将自然的美丽展现出来。请大家猜猜,在吉他与钢琴的对话中,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播放乐曲,完整聆听第一遍,让学生注意其中的旋律和和声。 (二)探究 师:乐曲一共分为几部分?请大家边听边用手势告诉我。 生:答(三部分)。 师:很好,我们第一部分的旋律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它的特点是什么?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