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雪花飞舞》教案 一、课时:2课时 二、教材分析 《雪花飞舞》是三年级音乐课程的第3课,属于声乐作品学习内容。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飞舞的场景,富有诗意和想象力。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这首歌曲是根据雪景而创作的儿童歌曲,歌词以描述性语言反映了孩子们对雪花飞舞的美好感受。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轻快流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歌曲的音乐语汇,帮助学生增强对音乐元素的认知,并引导他们进行富有创意的音乐创作,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多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能够较好地掌握节奏、音高等基本知识。但在创作方面还需进一步培养和训练。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但在表达情感和创意方面显得略显生涩。因此,教学中需要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他们的创意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本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较高,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演示法、探究法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音乐学习。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雪花飞舞》,领悟音乐的抒情性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方法,能够流畅演唱。 3.创意实践: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小段歌曲,表达对雪花的独特感受,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4.文化理解: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认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意义,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学会正确演唱。 引导学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小段歌曲,发挥想象力。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音乐整体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在创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音乐创作中。 六、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和音乐要素。 2.示范法:教师示范歌曲的正确演唱方法,引导学生模仿。 3.探究法: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特点,并进行创作实践。 4.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创作心得。 5.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七、教具准备 1.课件:包含歌曲视频、歌词和音乐元素分析,以及相关的图片和动画。 2.乐器:电子键盘或钢琴,供教师示范使用。 3.纸笔:供学生进行创作活动使用。 4.音频设备:播放歌曲和相关音乐素材。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15分钟) 1.播放《雪花飞舞》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 2.提出探讨问题:"这首歌的旋律和节奏给你的感觉如何 歌词描绘了什么场景 "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歌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4.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讲授新课(40分钟) (一)感知(15分钟) 1.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作品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手法。 2.分析歌曲的音乐语言特点,如节奏、音高、曲式结构等。 3.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抒情性和想象力。 4.讨论歌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二)探究(15分钟) 1.分段学习歌曲,重点纠正节奏和音高问题,多次练习。 2.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方法,注意发声、节奏等要素。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察并给予反馈,教师适时指导。 4.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示范(10分钟) 1.教师示范如何根据歌曲的特点进行音乐创作。 2.引导学生分析创作动机和手法,学习创作技巧。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尝试创作小段歌曲。 环节三:巩固延伸(25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创作属于自己的小段歌曲。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相互欣赏并给予反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