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46563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年初中生七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竞赛试卷

日期:2024-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595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苏省,州市,靖江市,2024年,初中生,七年级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年初中生七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竞赛试卷 一、古诗文阅读 (2024七下·靖江竞赛)阅读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②。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⑤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馔(zhuàn):准备食物。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④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⑤啖:吃。 1.下列句中“之”与“其人心已怪之”中“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下车引之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曲肱而枕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又久之,方命坐     觉饥甚而不敢去   ; 旁置菜羹而已     公取自食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2024七下·靖江竞赛)阅读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释】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5.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6.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二、现代文阅读 (2024七下·靖江竞赛)阅读 摸书 冯骥才 ①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②“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③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④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⑤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字体的印刷,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⑥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7.找出“老妇人嗜书如命”的具体表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