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46784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66082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4课,古代诗歌三首
  • cover
(课件网) 迢迢牵牛星 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给夜空中这些美丽的星星取了美丽的名字,其中有一对星星为人们所熟知,他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围绕着两颗美丽的星星诞生了一个美丽神话故事,那就是牛郎织女,谁能来给我们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导入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初读课文 xiān jiǎo tì yíng 解诗题 遥远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文选》时,从许多无名近于散佚的古诗中选录了十九首编在一起,用《古诗十九首》冠名,列在“杂诗”类之首。这十九首古诗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文人。由于这些诗歌的题目散佚,人们习惯以每首诗的首句作为标题。《古诗十九首》对后世的五言诗影响很大,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明诗意 明亮的样子 大意:仰望星空,在银河的一边是遥远的牵牛星,另一边是皎洁的织女星。 实写星空之景 明诗意 大意:(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纹样,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形容女子的手细长柔软 明诗意 相隔 大意: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隔又有多远。因这清澈的银河相隔,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又 多远 间隔 请同学们思考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织女形象?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圈画出描写织女形象的相关诗句。 柔美又勤劳的织女形象 内心有着无限哀愁的织女形象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古诗,思考织女悲伤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圈画出相关诗句。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了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心声,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思考:诗人是如何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的?诗人借此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由“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在仰望星空时看到牵牛星织女星,想到了关于牛郎织女的这个神话传说。 诗人想把自己的一份哀愁寄托在织女的形象上,也想表达心中的那份相思而不得见的离恨别愁,诗人仿佛也如“脉脉不得语”的织女般苦苦追寻,但心向往之而不得。因此这份离愁、哀伤、无奈、悲苦,并不仅仅属于这个“泣涕零如雨”的织女,也许诗人也是在书写自己。 表达爱而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恨别愁 读一读 诗中大量运用叠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些叠音词,形式上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和韵律美,内容上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使感情表达得更加缠绵悱恻,细腻传神的描绘了爱而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恨别愁,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星空的距离(远) 星辰的清亮(亮) 织女的手柔软细嫩(美) 织布机的声响(忙) 银河的清澈 (清) 织女默然不语、眼含深情的样子(情) 总结 这首诗借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神话传说,表达了爱而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恨别愁。但这首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伤感情怀。 寒 食 寒食节 古代习俗要禁火,只吃冷食。 据说此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廉士介子推而设。介子推曾随晋文公出亡多年,而晋文公在回到晋国后打赏功臣时却将他遗忘,介子推便背着母亲到绵山隐居。后来晋文公反悔,多次征召介子推,他都不肯再出来。于是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本意是逼介子推现身,介子推却不改初衷,终被烧死。晋文公闻讯大悔,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工整清丽,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