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52801

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13738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表,形态,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人地协调:树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4.地理实践力: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建设的影响。(重难点) 2.理解地形对聚落分布、类型、规模等的影响。(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河南辉县郭亮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背靠高山,前临绝壁,一条长约2000米的巨大悬崖隔开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自1972年开始,村民们花了5年多时间在绝壁中凿出一条长约1300米的挂壁公路郭亮洞,终于打开了村庄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如今,郭亮村已成为知名旅游地,当地独具特色的村落和民风民俗,吸引着各地艺术家前来创作。挂壁公路开凿前,郭亮村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当地村民的活动,制约了该村的发展?一条公路,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议一议,挂壁公路的开凿对郭亮村有哪些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 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它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拓展延伸: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世界上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本节所讲的聚落主要指乡村聚落。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地形 聚落规模 聚落形态 北方平原地区 规模较大,人口较多 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南方丘陵山区 规模较小,人口较少 分散、呈点状或带状 拓展延伸:南方平原地区,尽管地形较为平坦,但由于河流、沟渠众多,因此聚落大多沿河、沿沟渠呈带状分布。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不同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地形 影响 线路形态 密度 平原地区 限制作用小 较平直、网络状 大 山区 限制作用大 为减缓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小 (2)交通线路选线 交通线路建设时,要综合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填海造陆、修建梯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 【思考交流】 探究一 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材料一 青藏高原聚落的分布景观图。 材料二 北方地区平原聚落。 1.青藏高原的聚落为何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区域认知) 提示:青藏高原因平均海拔高而气候寒冷,河谷地带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且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 2.平原地区乡村聚落与山地、高原地区的乡村聚落相比有哪些差异?(地理实践力) 提示:平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状、棋盘式的格局,人口也比较多;而山地、高原地区的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也比较少。 探究二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材料 盘山公路景观图。 1.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该方式的原因。(地理实践力) 答案: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因为山区地表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限制因素多,为降低建设成本和修筑难度,优先选择建造成本相对较低、难度相对较小的公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区交通线选址的原则。(区域认知) 提示:在山区,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缓和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图中盘山公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