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52806

2.2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5133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表,形态,变化,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说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及其地表形态。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地表形态,说出内外力作用的表现。 3.人地协调:运用地理示意图,说明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说出常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特点及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重难点) 2.了解内、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 我国台湾著名地质公园的野柳风景区存有珍贵的“镇园之宝”———女王头”。但它修长的脖颈因为长期遭受风化侵蚀,已经变得十分细弱。经专家测算,“女王”的脖颈每年仍以一定的速度变细,依照风化速度,“女王头”可能即将面临“断头”命运。想一想,分析“女王头”的形成原因? 【自主学习】 一、主要外力作用及相互关系 风化侵蚀的产物,经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二、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风化作用分类 (1)物理风化: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的作用过程。 (2)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化学风化的产物部分溶解于水,随水流失,难溶于水的物质残留在原地。 (3)生物风化:在生物参与下的风化作用,通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行。 特别提醒: 风化作用与风蚀作用简易区别:风化作用的产物残留在原地;风蚀作用产物常常被风力搬运至其他地方沉积。 三、风力作用与地形形态 1.风蚀作用 (1)概念: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 (2)分类 风蚀作用 作用特点 形成的地貌 吹蚀作用 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丹地貌 磨蚀作用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撞击和摩擦,或在岩石裂隙凹坑内进行旋磨 2.风积作用 (1)在风沙的搬运过程中,当风力减弱,或者遇到障碍物阻挡,或者下垫面性质改变时,导致沙粒跌落堆积。 (2)常见的风积地貌:沙丘、黄土地貌。 【思考交流】 探究一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强弱主要与气候相关。下图为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 1.说明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弱与水分、温度的关系。(区域认知) 提示:从①到②,从④到③,随着湿度增大,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物理风化作用相对减弱。反之,从②到①,从③到④,随着湿度减小,物理风化作用加强,化学风化作用减弱。从④到①,随着气温升高,物理风化作用增强。从③到②,随着气温升高,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均增强。 2.判断图示四地中风化壳厚度最大的地区。(综合思维) 提示:风化作用越强,风化壳越厚。从物理风化来看,①②气温高,物理风化作用强。从化学风化来看,②③湿度大,化学风化作用强。综合推测②地风化壳厚度最大。 探究一 风蚀作用 在新疆,距克拉玛依市西南100千米,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形状怪异,维吾尔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其实,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地貌指在干旱地区,由土状沉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侵蚀、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 1.说明雅丹地貌分布区气候特点。(区域认知) 提示:根据材料,雅丹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