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52808

2.2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6162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表,形态,变化,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说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及其地表形态。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地表形态,说出内外力作用的表现。 3.人地协调:运用地理示意图,说明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说出常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特点及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重难点) 2.了解内、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新课导入】 2020年12月8日,12月8日,中国、尼泊尔两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大约1300万年前,珠峰的高度一度达到了1.2万米,如今我们看到的珠峰高度,只不过是它曾经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二多罢了。1.2万米!什么作用造成的?实际只有8800多米!又是为什么呢? 【自主学习】 一、流水作用地区差异表现 地区 流水作用表现 典例 构造抬升区 以侵蚀切割作用为主,形成各类侵蚀切割地貌 青藏高原周边山高谷深,水拍云崖景观 构造稳定区或构造沉降区 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河口地区出现三角洲 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图解】流水作用地区差异  二、流水作用 1.水蚀作用分类 侵蚀类型 作用形式 主要发生地区 作用结果 下切侵蚀 水流垂直地面向下侵蚀 构造抬升的山区 加深河床或沟床,常形成“V”形谷 溯源侵蚀 受流水冲刷的部位不断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 河流或沟谷底部地形变陡之处 使沟谷或河流的长度不断增加 侧向侵蚀 受横向环流作用,弯曲河段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而崩塌后退 河流弯曲河段 山区———河谷不断展宽平原地区———形成曲流带,最终形成牛轭湖 2.流水沉积作用 (1)河流流速较快时,搬运能力较强,可携带比较粗的碎屑颗粒,因此沉积物粒径较大;反之,当流速较小时,沉积物粒径较小。 (2)从上游至下游,河流沉积物粒径逐渐变细。在构造沉降区,常常形成冲积平原。 【图解】河流流速与沉积物粒径大小关系 【思考交流】 探究一 水蚀作用与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原为古湖泊,白垩纪时古湖水被蚀通外泄,湖水排干,古湖床出现河床,即古嘉陵江河道前身。古嘉陵江源头至略阳即止。在原南充县境内,形成众多河曲,后随着地质构造运动,河曲深嵌峡谷之中,青居曲流是嵌入式河曲中最典型的代表。河流在此画出一个359°的“Ω”形态,其顶端最窄处仅400米,堪为世界奇观。 1.简要说明四川盆地由古湖泊演变成盆地的过程。(区域认知) 提示:白垩纪之时,古长江不断溯源侵蚀,切穿巫山山脉,导致古湖湖水外泄,湖水排干,形成盆地。 2.从名称上推测西汉水与汉江在地质历史上的关系,并说明其成为嘉陵江支流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从名称上看,地质历史时期,其应为汉江的源头。根据材料,古嘉陵江源头仅到略阳止,后由于古嘉陵江不断发生溯源侵蚀,袭夺古汉江源头,使其成为嘉陵江的支流。 3.简述青居曲流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提示:古湖泊湖水排干,湖床裸露,形成盆地。盆地底部地形较为平坦,古嘉陵江流速较慢,河流的侧蚀作用强,河道不断弯曲,形成河曲。后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下蚀作用增强,河曲深嵌山谷之中,形成嵌入式河曲。 探究一 风蚀作用 在新疆,距克拉玛依市西南100千米,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形状怪异,维吾尔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其实,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地貌指在干旱地区,由土状沉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