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52809

2.2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7193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表,形态,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说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及其地表形态。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地表形态,说出内外力作用的表现。 3.人地协调:运用地理示意图,说明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说出常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特点及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重难点) 2.了解内、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喜马拉雅山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喜马拉雅山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雪域”的意思,山脉直起直上,直插云霄,常年布满积雪。喜马拉雅山屹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并构成了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线。喜马拉雅山的主峰为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它也是世界第一高峰。据最新消息,喜马拉雅最新测量高度为8844.43m。且每年大约以1厘米的速度上升。喜马拉雅8844.43是如何达到的,每年继续上升1厘米又是何种神秘力量的驱使? 【自主学习】 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 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等 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破坏、搬运、沉积 拓展延伸: 任一地表形态的形成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一地区某地地质时段,往往表现为以某一作用为主。如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高低不平,表现为以内力作用为主。从局部地区来看,如喜马拉雅山脉,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洞庭湖平原,主要受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以外力作用为主。 二、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内部又可分为若干小板块。在下图中标注数码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2.板块的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的运动 形成的宏观地形 典例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 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碰撞 陆地上形成海岸山脉、岛弧,海底形成海沟 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板块之间的张裂 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思考交流】 探究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全长2 450千米,宽200~350千米。喜马拉雅山脉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 848.86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1.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处?两板块的边界类型属于哪一类?(区域认知) 提示: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由于这两大板块相互碰撞,因此其板块的边界属于消亡边界。 2.为什么珠穆朗玛峰仍然在增高?(综合思维) 提示:由于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移动,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使欧亚板块抬升,因此珠穆朗玛峰仍在增高。 【归纳总结】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六大板块的分布 (1)特殊分布 所属大洲或大洋 所属板块 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亚欧大陆 印度洋板块 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南北二岛 大洋洲 印度洋板块 拉丁美洲西侧 太平洋 南极洲板块 (2)板块的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除红海处外,基本上都位于大洋中脊处。消亡边界位于相互碰撞地带。一般认为海岭处为板块生长边界处,而海沟为板块消亡处。 拓展延伸: 由于海岭处为板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