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格桑拉》 一、课时: 1课时 二、教材分析 《妈妈格桑拉》是一首情感真挚、旋律优美的藏族歌曲。歌曲中的“格桑”是一种美丽的花,象征着祝福与敬意,这与母爱的形象非常契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藏族文化中对母亲的赞美与歌颂,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音乐体验中,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并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和情感表达上都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但在情感抒发和音乐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升。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快,但专注力相对较为有限。为此,教学设计需要更加丰富多样,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艺术表现力。 四、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 学生通过聆听、欣赏和演唱《妈妈格桑拉》,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以及歌曲中蕴含的对母亲深深的爱。 2. 艺术表现: - 学生能够准确地学唱《妈妈格桑拉》,并能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和节奏的把握,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恩与敬爱之情。 3. 创意实践: - 鼓励学生在理解歌词和旋律的基础上,运用肢体动作、舞蹈表现等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展示对母亲的爱与敬意。 4. 文化理解: - 通过学习歌曲《妈妈格桑拉》,学生能够了解和尊重藏族文化,体会不同民族对于母爱的表达方式,增强文化多元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听、看、唱、跳)体验和表现爱母之情,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感内涵,培养感恩之心。 2.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准确拿捏歌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体验情感的强弱变化,实现从技术到情感的完整呈现。 六、教学方法: - 视听法: - 通过音乐视频、录音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多次聆听和理解歌曲。 - 朗读法: - 通过对歌词的朗读,深刻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情感。 - 视唱法: - 利用简单的音高练习,让学生视唱歌曲的旋律。 - 听唱法: - 通过听范唱录音,模仿并纠正自己的演唱。 - 互动法: -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助、舞蹈表现等多种形式,增强课堂参与感。 七、教具准备: - 音频文件:《世上只有妈妈好》 - 亲情图片课件:《深深的母子情》 - 歌曲《妈妈格桑拉》的视频和音频文件 - 音响设备、投影仪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1. 听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进教室: - 在学生排队进入教室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温馨的母爱氛围。通过柔美的旋律,帮助学生情绪逐步平静,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唤起他们对母爱的记忆和感受。 2. 欣赏亲情图片课件《深深的母子情》: - 通过课件展示几组母子互动的温馨图片,图片内容可以包括母亲与孩子一起玩耍、学习、生活的各个场景。通过视觉上的直观冲击,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接着,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动人故事,进一步激发对母爱的思考和感情投入。 3. 欣赏《妈妈格桑拉》音乐视频: - 通过播放《妈妈格桑拉》音乐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视频内容可以包括藏族的风景、人文,增强学生对歌曲背景的理解,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为接下来的学唱作情感上的铺垫。 环节二: 讲授新课 (一)感知: 1. 再次欣赏《妈妈格桑拉》视频: - 鼓励学生闭上眼睛,专注聆听,感受歌曲中的深情与母爱。聆听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手轻轻打拍子,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与旋律。 2. 听录音范唱: - 播放范唱录音,请学生注意歌曲的强弱变化和情感转折。演唱过程中,特别留意如何用声音表现深情的部分。师生一起用“la”音哼唱,为学生演唱提供示范,并逐步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旋律。 (二)探究: 1.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 将歌词印发给每位学生,分组讨论歌词的意义。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歌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