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女娲造人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盘古开天辟地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之,谪令伐树。 嫦娥奔月 1.了解安徒生及相关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 2.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难点)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袁珂,生于1916年,卒于2001年,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背景资料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根据古代神话的记载,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作者合理的想象,就形成了富于人性化的演绎和扩充。“女娲造人”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做出科学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的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文体常识: 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的追求,对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的产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神话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创世神话又称开辟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用想象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做的幼稚解释与描述,反映出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女娲( ) 莽莽榛榛( ) 澄澈( ) 掺和( ) 揉团( ) 绵延( ) 幽光( ) 蓬勃( ) wā zhēn chéng chān róu mián yán yōu péng 字音字形 据义填词 (1) :兴致高,情绪热烈。 (2) :草木丛生的样子。 (3) :疲乏得无法坚持下去。 (4) :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莽莽榛榛 兴高采烈 疲倦不堪 神通广大 1、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她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女娲创造出来的人类是什么样的? (1)孤独寂寞;她想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让世间显得生机勃勃。 (1)揉泥造人; (2)挥藤造人。 让男人和女人配合创造后代到世间, 2、结合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4) 写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 第二部分(5———16) 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第三部分(17、18) 写女娲把小人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阅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2段的景物描写“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有什么作用? 2、第3段有什么作用? 问题1:“莽莽榛榛”写出当时辽阔的原野上草木丛生的特点,营造出荒凉寂寞的氛围,为下文写女娲造人做铺垫。 问题2:过渡段,承接上文,描写女娲的心理活动;开启下文,引出女娲造人的情节。 思考第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描写女娲 塑造了女娲怎样的形象 ①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来描写女娲。 ②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女娲形象 阅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炼字 (1)接着一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