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57869

统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教案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83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
  • cover
《庭中有奇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庭中有奇树》的诗意,掌握文中生字生词。 2. 学会分析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诵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深切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及其用法。 (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 (一)诗歌中含蓄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诗歌语言的朴素自然与情感真挚深入的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庭院中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的形态和特点,激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棵树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2. 背景介绍,铺垫学习 简单介绍《庭中有奇树》的创作背景,说明这是一首汉代的五言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一,作者不详。通过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歌历史背景的初步了解,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3. 作者探究,激发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首诗的作者不详?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是作者不详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创作特点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学探究能力。 4. 诗歌朗读,感受韵律 教师首先示范朗读《庭中有奇树》,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之后,邀请学生跟读,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基调。 5. 关键词句,引导发现 (二)新课呈现 1. 课文诵读与韵律感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庭中有奇树》这首诗。在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韵美。例如,“庭中”与“奇树”、“绿叶”与“发华滋”之间的平仄变化,感受诗人如何通过音律的起伏来表达情感。诵读结束后,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哪些地方的韵律特别打动你,为什么? 2. 生字生词解析与应用 我们要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比如“———字,它在这里表示攀折,我们可以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加深理解。再比如“馨香”,它形容的是花香,但在这里却承载着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要通过这些字词,理解它们在文中的用法和含义,并且尝试用它们来造句,比如:“春天到了,校园里的花木都攀满了枝头,散发出阵阵馨香。” 3. 诗句意义探讨与情感体验 现在,让我们深入探讨每一句诗的意义。比如“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这里不仅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更隐含了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我们可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句诗,探讨它背后可能隐藏的情感和意象。之后,每组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并尝试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让我们共同感受诗中的深情和美感。 (三)课文解析 1. 诗歌结构与意义解析 (1)诗歌结构分析 我们要了解《庭中有奇树》这首诗的结构。它是一首五言诗,共有四句,每句五个字。这种结构简洁而富有韵律,便于记忆和朗诵。诗歌的开头两句“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描述了庭院中的树木和春天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两句“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和“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通过动作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则是对前面情感的总结和深化。 (2)逐句意义讲解 我们逐句分析诗歌的意义。“庭中有奇树”中的“奇树”指的是庭院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树,这里的“奇”字用来形容树的美丽和独特。“绿叶发华滋”中的“华滋”指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