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63678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堂实录活动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249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2025,诵读,活动,实录,课堂,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 cover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这首词,在诵读中体会节奏和韵律。 2. 借助课下注释疏通这首词的大意。 3. 根据这首词作的大意及创作背景,描述词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4. 领悟宋词中显露出的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进入到词人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思路 活动一:知人论世 活动二:吟读,感受音韵美 活动三:品味画面之美 活动四:品味词中之情 活动五:拓展与延伸 课堂实录 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登楼登高,看到与日常生活中不一样的景色,往往能触发心中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上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 ”之叹。尽管各个时代,诗人的际遇不同,所感各异,但是登楼抒怀的文人传统却是一致的。正所谓“古人登高望远,盖多虚实相生之作”。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朱敦儒的登楼之作。 活动一:知人论世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朱敦儒,字希真,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有词三卷, 名《樵歌》。有“词俊 ”之誉。与“诗俊 ”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 朱敦儒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学创作上,其词作语言流畅,清新自然。他的词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的词风激昂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 朱敦儒。早年生活优越。靖康之乱后,他亲身经历了难度逃离生活,体验了人生的起伏、命运的多变。他将这番境遇诉诸笔下,让后人得以看到他留下的这首《相见欢》。 活动二:吟读,感受音韵美 《相见欢》是词牌名,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是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别看《相见欢》这个名字充满欢快,但词人常用这个词牌来表达离愁别绪,词坛上最著名的一首《相见欢》,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 ”,而朱敦儒的这首《相见欢》,开篇是“金陵城上西楼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点评:慷慨激烈,发欲上指。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全词,读准字音,体会重音、节奏、语气、语调、感情。 诵读诗词一般讲究平长、仄短,“楼”“秋”要读的悠远、绵长、“乱”“散”,要读的疾而短促。 这首词,二四三的节奏型,又生出一种顿挫感,好像一种痛苦的感觉在心中缠绕,又好像一个人的长吁短叹。 下面老师就把这首词读给大家,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活动三:品味画面之美 听了老师的朗读,下面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通过刚刚的朗读,同学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词中的画面,可以结合西楼、清秋、夕阳等词语进行描绘。 大家可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象,适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使画面更加地灵动。 听了同学们的描绘,老师的脑海中也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清秋时节,秋风劲吹,万物凋零。作者登上金陵古城的西楼眺望:残阳如血,千里沃野披染上一层猩红,浩浩大江静静地向东流去,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浩浩苍穹,茫茫江水,一个孤独、单薄的身影在不住地叹息…… 活动四:品味词中之情 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一下,他在叹息什么呢?也许他在想什么时候才能收复故土呢?什么时候才能回归中原大地呢?此情此景,此人的心境又是怎样一番概况呢? 如果选择文中一个字,来概括诗人现在的心情,你会选择哪一个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悲”,英雄所见略同。 这个“悲”是词人情感的集中体现,也是本词的词眼。 下面我们就从一个字,走进一首词,我们不妨深入其中去体会一下,这种悲到底从何而来?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 有同学说,来自词人笔下所选的意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