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课《鸭子拌嘴》 课型:欣赏课 教材分析:《鸭子拌嘴》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乐曲中使用了小镲、大镲,疙瘩镲、大锣、木鱼、云锣这六种打击乐器,《鸭子拌嘴》分为出发,玩耍,拌嘴、回家四部分,乐曲中通过充分运用音色、音量、打击乐不同的敲击方法、力度和配器等方面的对比变化生动地描绘了鸭子拌嘴的情景。乐曲一开始,用小镲的独奏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接着用闷击的大镲声模拟老鸭“嘎嘎”的叫声,仿佛与小鸭在对答,期间有两只音高不同的木鱼敲击出“咯的咯的”轻盈活跃,与云锣敲击出的“叮咚叮咚”清脆的节奏均匀地结合在一起。此后六件乐器齐鸣,时而轻快,时而热烈,还不断穿插鸭子的鸣叫声,描绘出鸭群游戏水中,相互追逐嬉戏的场面。突然响起了小镲与大镲的交替敲击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鸭子拌嘴,吵得不可开交。在一阵热烈的乐声之后,又响起轻盈的木鱼和云锣声,渐缓渐弱地,犹似一群饶有风趣的鸭子昂首凸肚,摇摇摆摆渐渐远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目标: 1、运用模仿、合作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鸭子拌嘴》中鸭子的音乐形象,并进行简单表述。 2、引导学生听辨小镲和大镲的音色、力度并初步探究乐曲中镲的演奏方式,体验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3、引导学生用儿歌、情景表演等方式参与表演,表现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别小镲和大镲的音色找出乐曲中“鸭姐姐”和“鸭妹妹”的角色,辨别不同力度、探究乐曲中镲的演奏方式,能初步理解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儿歌、情景表演、拍击节奏的方式参与表演,表现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教学用具:幻灯片 大镲、小镲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在上册听过《三个和尚》《小拜年》这些器乐曲,认识了小镲、鼓等民族乐器,民间打击乐合奏曲没有旋律,似乎不那么好听,甚至觉得嘈杂,所以这节课采用各种童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乐曲,在每个部分用不同形式感受、体验乐曲中鸭子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律动导入(4分钟) 播放《数鸭子》一起律动 师:刚才我们唱的这首歌曲里有哪只小动物? 生:小鸭子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件会模仿鸭子的民族打击乐器,你们认识吗? 生:….. 师:准确的说是大镲、小镲,你们来敲敲,听听它俩的音色有什么不同,谁最适合扮演鸭姐姐,谁适合扮演鸭妹妹。 生:…… 师:说得棒极了,请坐。 教师板书:乐器 音色 力度 师:有一位打击乐作曲家安志顺爷爷也和你们想的一样,所以他创作了一首以大镲和小镲为主的民间打击乐合奏曲《鸭子拌嘴》,你们知道拌嘴是什么意思吗? 生:…… 师:拌嘴就是吵架的意思,这首乐曲除了表现鸭子们拌嘴(吵架),还表现了鸭子很多很多的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大镲小镲的声音,总结出他们不同的音色,确定大镲小镲在乐曲中各自扮演的角色。】 二、完整聆听(6分钟)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安静的听一听,请你们边听边想象鸭子们都干了些什么? 播放音乐 生:…… 师:(想象力真丰富)谢谢你们的分享。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初步感知音乐形象】 三、分段欣赏 (一)聆听A部分 (2分钟) 师:这首乐曲它分了四个部分来讲鸭子们的故事。下面我们仔细的听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出发。你们听,到底是鸭姐姐先出发还是鸭妹妹先出发?谁的力度强?谁的力度弱? 生:…… 师:看来你已经把小镲和大镲的音色记在心里面了。 【设计意图:分段聆听,辨别大镲小镲的音乐色和演奏的力度,深入感知音乐形象】 (二)聆听B部分 ( 9分钟) 1、聆听B部分 师:鸭子们来到美丽的田野,可高兴了,接下来他们会干些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