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圆锥的体积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圆锥的体积时学生在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之后教学的,学生知道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圆锥的体积公式无法进行推导得出,而是通过实验操作得出。 教学目标 1: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的探索过程,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式与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形容器,量杯、水。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新课导入 师: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哪种图形的体积有关? 学生可能会说,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关,因为它们的底面都是圆形。 师:(举起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形教具,把圆锥套在透明的圆柱里)想一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猜测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可能是圆锥的2倍、3倍、4倍或其他。 师: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验证吧! 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分钟 二、探究新知 1、开展实验操作。 师: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这里有水,还有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形容器。 出示教科书P32例2。 首先验证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 (1)小组合作,把圆柱装满水倒入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里,圆锥装满后,这样操作几次,能把圆柱中的水全部倒完。(3次)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操作完成后,学生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把一个圆锥装满水,倒入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只有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三次能倒满。 学生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2、小组讨论,推导公式。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圆锥的体积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了吗?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汇报,师板书:V圆锥= V圆柱= Sh 师: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此时教师可以提示,知道另外哪些条件也能求出圆锥的体积。) 需要知道底面半径和高。(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写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圆锥= πr h。) 三、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教科书P34例3。 师:题目要求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要求出沙子的体积,再算出沙子的质量。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先写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再列公式,最后列算式。 r=4÷2=2m h=1.5m V圆锥=πr h ×3.14×2 ×1.5=6.28(m3) 6.28×1.5=9.42(t) 师:通过大家的分析,你能说一说在求圆锥体积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求圆锥体积时不要忘了乘 。 实验的过程就是科学论证的过程,分享小组的实验过程,实验验证“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这个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的严谨性。 明确求圆锥体积的所需条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课的难点。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鼓励学生说出求圆锥体积的多个计算公式,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信息,自主解决问题,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辨析,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