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朝夕》第4课时《渔舟唱晚》。 【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朝夕》第4课时欣赏课。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 《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下、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诗 《滕王阁序》中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一句。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乐器古筝音色的特点,以及音乐所刻画的意境。 (二)艺术表现 能分析鉴赏曲目,并能用多种方式表现作品。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经典古曲音乐的喜爱和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分析鉴赏曲目,并能用多种方式表现作品。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乐器吗?(展示古筝图片)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会弹奏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作品由古筝独奏的,它的名字叫作《渔舟唱晚》(书写板书《渔舟唱晚》) 【设计意图:以教师演唱为切入点,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感受音乐 教师:聆听音乐,判断这首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能从音乐声中想象出这是怎样的景色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通过聆听你们说说古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古筝的音色特点主要是音色优美、音域宽广以及表现力强。你们知道古筝的历史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的秦国 (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该作品: 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它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一片寂静。通过聆听,判断这首作品由几部分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下面我们聆听第一部分,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音乐安宁而悠远,抒发了对湖滨晚景赞赏的情怀,仿佛人们置身于夕阳余晖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拂,渔舟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之中。接着音乐逐渐活泼流畅,旋律的律动渐快:这是从第一段旋律发展而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