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75190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分数的意义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9433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数学,人教,2024,五年级,分数
  • cover
课题: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的。本节课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两部分组成。通过测量与分物引出分数,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的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今后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1”进而总结出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前,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已经有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经验基础,还学习了用除法来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具有了平均分物的操作能力。但是分数的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有一些陌生,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利用直观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活动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质疑和验证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及操作使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如何产生的。 2、在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3、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质疑和验证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理解整体的基础上。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教法:讲授法、引导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 课型: 新授课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橘子、学习单、圆片、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感受“1”,了解“1” 师:看看这是什么? 生:1个橙子 师:再看看这6个橙子你还能用“1”来表示吗? 生:1盘橙子(说的真好) 师:再来看看这么多得橙子数也数不清,你还能用“1”来表示吗? 生:1堆橙子。(你可真会表达呀!) 师小结:看来这是小小的“1”真了不起,不仅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能表示一些物体,这节课和这个神秘的“1”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吧! 二、探索新知 1、分数的产生 早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用打结绳子的方式来测量石块的长度,每两个绳结之间表示一个长度标准。测量时发现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经过商量思考,古人想出了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也来源于生活,纵横远古,人类就有着善于发现问题、同心协力,解决问题的智慧。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要同学们同心协力、善于观察和思考,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思政教育渗透) 小结:像这样测量、分物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我们常常用分数来表示,由此便产生了分数。分数的产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分物时的公平和公正性。 师:今天我们把分数继续请进我们的课堂。 2、分数的意义 分一分 师:现在老师把刚才那1个橙子分成4个同学,怎么分才能做到公平呢?每个同学能分到多少橙子呢?( 4人小组动手分一分、说一说) 生:平均分,每个同学能分到的橙子。 师:这样的分法可真好!分完了水果我们再来分一分这个饼吧!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生:。 师:同学们很会学以致用,我们通过刚才的分水果和分饼,你能试着举例说明意义吗? 折一折、涂一涂 拿出你手中的学具试着折一折、涂一涂。(4人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结:像这样把1个正方形、1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画一画 那么一条线段上的应该如何表述呢?(拿出手中的学习单自行完成并画出一条线段上的,和组内同学交流一下) 生展示: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