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76851

15《我与地坛》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9-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24392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我与地坛,课件,20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在轮椅生涯里攀登文学高峰———史铁生 简介 作品 代表作品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①_____。 评价   史铁生绝对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享年59岁。 《病隙碎笔》 1.读标题,猜文意 标题中的“地坛”指明清皇帝_____之坛,在北京市区北部。从标题看,文章主要写“我”与“地坛”方方面面的_____。 二 初读思考 祭祀地神 关系 2.读正文,初思考 (1)本文前后两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内容上有何联系? ①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在地坛这个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 ②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 2.读正文,初思考 (1)本文前后两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内容上有何联系? 从结构上讲,在文章的开头必须介绍地坛,但更主要的还是内容的需要,因为其后的内容都与这座古园有关。作者正是在这里对生死做出了理智的抉择,并不断地思考着怎样活的问题,而且作者正是从这里出发走向了成功。古园历久而弥坚的活力正是激励作者勇敢面对不幸、采取积极人生态度的取之不尽的源泉。这座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那些历经沧桑的建筑和景物,抚慰着作者内心的苦痛,缓解了他迷茫的心绪,也使他感受到生命的启示:这座古老而充满内在生机的园子,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引发了他对生命意义的长久思索。 (2)《我与地坛》第一、二两部分呈现出时空交织的特征,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曾经的“地坛”和现在的“地坛”,生前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记忆中的),都随着作者的心绪有条不紊地时隐时现,最终汇聚在文中的一句话上,请找出这句话并阐释理由。 这句话是: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理由: ①这句话包含了“我”“地坛”“母亲”三个要素; ②从句中词语“多年来”“有过”“有过”可以看出时空交织的特点。 (3)地坛,又名方泽坛,明嘉靖年间建造,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重要场所,但《我与地坛》用“与”字联结“我”的生命经验,赋予地坛多种身份。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地坛的身份,至少写出三个。 ①作为园林景象的自然; ②作为亲情联结的纽带; ③作为世俗生活的观察点; ④作为写作之地; ⑤作为自我观照的处所; ⑥作为不可名状的精神家园。 3.填导图(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死,不必急于求成 母亲 学习目标 1.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探讨情景交融的写法,品味母亲的爱。 2.体会文中对母亲的怀念,领悟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 活动一 赏析散文的形象 1.作者通过与地坛的长久相处,将个体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石之上,在凝思冥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第一部分共有三处景物描写,其景物特点分别是什么?“我”从这些景物中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完善下表。 景物描写 特点 启示 第3段 剥蚀的琉璃、淡褪的朱红、坍圮的高墙、散落的雕栏、苍幽的老柏树、茂盛的野草荒藤、夕阳散发着沉静的光芒 古老、荒芜、冷落、沉寂 从地坛的沧桑变化中,“我”看到了人生的真相;在满园沉静中,“我”看到了自己,认识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