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77683

7.1《 风景谈》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33121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风景谈》 茅 盾 茅盾(1896─ 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 “ 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 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同鲁迅、 郭沫若一起, 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1916年参加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并和郑振铎、 叶圣 陶等发起组织“ 文学研究会” , 1927年开始 文学创作, 1930年参加“ 左联” 并担任领导 工作, 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 子夜》, 同时完成短篇小说《 林家铺子》《 春蚕》 等, 这些作品是茅盾的代表作, 是“ 五四” 新文学中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 解放后, 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 全国作协主席, 文化部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81.3.27在北京逝世。 《风景谈》写于1940.12抗战初期, 当时茅盾在香港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崐1938年底应邀赴乌鲁木齐市(旧称迪化)主持“ 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 工作, 并在新疆文学院任教。 1940.5离新疆回内地, 途经延安, 应朱德邀请到延安参观讲学。本文是1940年年底回重庆后写的。为了在国统区发表, 全篇从谈风景的角度下笔, 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的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 “ 风景谈” 即谈风景, 是宾语前置。 本文共 10 个自然段, 除 4 、 6 、 8 、 10 段是议论外, 其余 6 个自然段的描写, 各自构成一幅幅画面。 所谓“ 风景” , 《 辞海》 的解释是“ 风光景色” 。 换句话说, 也就是可供人观赏的建筑物、 自然景象等。 但这篇散文中, 作者所说的“ 风景” 还应包括人, 作者认为人是风景的“ 构成者” , 是风景的“ 主宰” 。 因此, 我们在考虑六幅画面时应从课文实际出发, 一要考虑点出人的活动, 二要顾及人类活动的崐自然背景。 一、明“风景”二、赏“风景”三、悟“风景” 参考“ 沙漠驼铃” ,为其他五幅画面各拟一个小标题,体会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 一、明“ 风景” 示例:高原晚归,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 根据风景的内涵,修改小标题。 注意:要体现“ 风景” 的特点,要有诗意。 第一幅画面“ 沙漠驼铃” 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沙漠、驼队。 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猩猩狭外沙漠的“ 风景” , 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对象: 戈壁滩景致。(戈壁:蒙语“ 难生草木的土地” ,文中指大沙漠) 特点: “ 茫茫一片” (广度), “ 纯然一色” (色彩) 铺写了塞外沙漠的无边无际。 然后用驼铃丁当引入掌着长方形猩红大旗领驼队于沙漠中之人, 通过画面色彩, 画外音响的前后对比, 表现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构成一幅“ 庄严” “ 妩媚” 的画面。 “ 自然是伟大的, 然而人类更伟大。” 这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也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自然景物+人的活动→ 风景 这幅画面是全文的楔子, 以下各幅, 则是特写镜头, 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二幅画面:高原梯田中丛密挺立的庄稼,银色的月光,耕牛,唱着粗朴短歌的农人。 第三幅画面:生产归来的人们,他们兴奋地谈话,快乐地唱歌,爽朗地笑着。 第四幅画面:沉闷的雨天,石洞内一对年青人促膝读书。 第五幅画面:人们在简陋粗朴的茶社中学习和休息。 第六幅画面:在早霞中如雕像般耸立于山峰上的小号兵和荷枪警戒的哨兵。 借鉴第一幅画面的内容和标题,简要概括其他画面中所写的主要内容。 (2─ 4自然段)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 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对象: 山地月夜的景致。 特点: 蓝天、 白云、 黑 的山、 梯田和庄稼, 成就了一幅剪影,伴随而来的是“ 粗朴的短歌” “ 愉快的旋律” , 画面反映的是黄土高原 ( 解放区的代崐名词)人民的辛勤劳作和他们的愉快心情。 蓝天明月(色)+农民歌唱(声)→ 绝妙的题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