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78073

15 《我与地坛(节选)》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9-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389114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我与地坛(节选),课件,40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朗诵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曾是清华附中的全能男神,但21岁时,从一个运动健儿变成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29岁的他又得了肾病,并进一步发展为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而且一生只能插着尿管,带着尿壶。这样的生活让史铁生感到生不如死,曾经三次自杀未遂。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其中 《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他创作了20部短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2部长篇小说、18部随笔散文和2部电影剧本。 作者简介 作者曾这样解释过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去向。”这可以看作是对他作品最好的注释。 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辛亥革命后祭祀活动废止。1925年开辟为公园,“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1981年开始大面积修护,2006年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人与景观) 第二部分:写我与母亲。(人与人) 第一部分———珍爱生命 1.残疾了的作者为什么常去地坛? 提示:读一读课文第一节和第五节的第一句话。 我…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得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我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 地坛被人遗弃 作者被社会遗弃 同病相怜 文章第4段的开头写道:“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识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为什么如此依恋、痴迷一个荒芜冷落的园子呢? 1.地坛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地神的神圣场所,曾有过繁华与辉煌,经过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却冷落如一片野地,由盛到衰; 2.史铁生在风华正茂的20岁忽然残废了双腿,由健全到残缺。 3.相同的命运轨迹,令他对地坛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之感。 4.地坛,给了他母爱般的慰藉。在这个失魂落魄的人眼里,其他一切地方的繁华与热闹都与他无关。只有在地坛沧桑、宁静的怀抱里,他那颗颓废绝望的心才能找到心灵的抚慰。 2.作者在地坛里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呢? 请在文中圈画出来,用心品读,并概括出风景的特点。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第一处景物描写 曾经繁华富贵 ,如今变得破败荒芜、冷落沧桑,但有生机。 景物描写各有何特点? 第二处景物描写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