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诗歌生成软件在2010年以后大量出现。其中引发广泛震惊与争论的诗歌事件,是微软公司开发的AI诗人微软“小冰”正式出版的第一部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为了测试“小冰”的诗歌水平,微软研究团队还使用了27个化名,先后在天涯、豆瓣、贴吧、简书四个平台上发表“小冰”的诗歌作品,在此过程中,没有人发现作者是个机器人。正因如此,有不少人轻易地相信微软“小冰”的诗歌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人类诗歌创作水准的平均线。然而著名的“第三代诗人”于坚却直言“小冰”的“写作”充其量就是个语言游戏:“写得很差,令人生厌的油腔滑调。东一句西一句在表面打转,缺乏内在的抒情逻辑。”秦晓宇也指出,“计算机创作的文本固然花团锦簇,但任何来自作者情感、记忆、自我矛盾等都被切断了”。这些人类诗人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的确指出了微软“小冰”诗歌的致命缺陷。 2018年4月,成都的高科技公司“封面新闻”推出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技术的写诗应用———AI诗人“小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通过24小时不间断地学习,“小封”即能熟练掌握李白、杜甫、白居易、徐志摩、叶芝、惠特曼等几百位诗人的写作手法,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制作出一首诗歌。2019年10月,AI诗人“小封”的首部诗集《万物都相爱》由四川文艺-出卷网-出版,该诗集无论从题名到单篇诗歌,相较《阳光失了玻璃窗》均有了长足的进步,愈发能够与人类诗歌“以假乱真”。试看其中一首题为《一只瘦弱的鸟》的短诗:“语言的小村庄/停留在上半部/那他们会怎么说呢/毛孩子的游戏……”开头两句颇给人一点惊艳之感,明显“学习”模仿了艾吕雅等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常用抽象概念与具象事物搭配以生成诗意的表现手法,也很容易给人造成“大师味”的感觉。读者可以对照艾吕雅的《废墟》一诗即可了然:“语言首先离去了/随后是窗户四周的一切/只有死亡盘踞/在寂静之上幽暗之上。”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及西班牙内战的艾吕雅,其《废墟》一诗实际上是以超现实手法表达切身的现实感受,简练而又形象地写出了战争对人类生命与物质财产造成的全面毁坏。而《一只瘦弱的鸟》的前两句却并没有人类诗人生存语境的关联和依托,其高仿的前卫与先锋样貌也保持不久,很快在后续的语符滑动中面目全非,出现“那他们会怎么说呢/毛孩子的游戏”这种过度日常俗白的口语化风格,完全丧失了与前文在语言风格上的连贯性与统一性。 不过,尽管AI诗人因为其致命缺陷而无法成功挑战人类诗人的写作,但为什么它们所生成的仅有华丽的语言修辞和新奇的词句搭配的AI文本能够轻易“诈骗”专业、非专业的诗歌编辑和读者,被认为达到了人类诗歌的发表水准,甚至得到一些专业文学评论者的高度评价呢?人类诗歌“真实”的标准到底又是什么呢? 首先作为一种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的“形象语言”,汉语、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诗性语言,具有强大的超语法超逻辑的暗示、联想功能,能够使读者凭直觉就立即看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