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导入 你心中的苏轼是一种怎么样的形象?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踌躇满志的苏轼 豪放不羁的苏轼 旷达自信的苏轼 才华横溢的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解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后题材扩大,现在广义的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代表诗人有潘岳、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悼亡诗题材 【最有名的悼亡诗】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最悲情的悼亡诗】 沈园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最酸楚的悼亡诗】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宋代陈师道评赞此词: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当代词学家唐圭璋: “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 思考 本词是否通篇写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如梦――梦后 记梦 梦前思量 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相逢 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醒悲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本词是否通篇写梦? 思考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词,是哪个字? 隔 小组讨论 词中共展现了几种“隔”?哪种“隔”更打动你?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深入研读,品词赏析 生死之隔 “不思量,自难忘”,是否显得有点矛盾?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说不思量,即是思量。———相思太苦、旧情难忘。 空间之隔 “无处话凄凉”句中的“凄凉”有哪些含义? 如果坟近在身旁,就“有处”“话凄凉”? 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咫尺相陪,九泉之下若有灵,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这该多么孤寂清冷! 作者通过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经历之隔 1065 王弗去世 1069 返京任职 1071任杭州通判 1074任密州太守 仅是因为时间过得太久,久到亲密的两个人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