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第4课时《赛马》 【教材分析】 《赛马》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第4课时欣赏曲目,《赛马》二胡独奏曲《赛马》,黄海怀曲,乐曲描写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它以二胡这种独特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骏马在草原上狂奔的情景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了表达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发挥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音乐,通过音乐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热爱。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情绪变化比较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乐器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 (二)艺术表现 能用哼唱、舞蹈等多种手段,感知音乐所表现内蒙人民勇敢豪放的精神面貌。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器乐创意性的去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欣赏乐曲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知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及其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用哼唱、舞蹈等多种手段,感知音乐所表现内蒙人民勇敢豪放的精神面貌。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肢体语言和器乐创意性的去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草原上有哪些动物?大草原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大草原上有驰骋的骏马,辽阔的大草原给人自由宽广的胸襟和气魄,让人心旷神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二胡独奏曲《赛马》(书写板书《赛马》)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与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乐曲的意境,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一)初步聆听,学唱歌曲 教师:聆听音乐听听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能听出该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音乐热烈奔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作品充分发挥了二胡的多种演奏技法,既有歌唱性的旋律,也有模拟骏马嘶鸣和奔跑的音响效果。同学们你们认识二胡吗? 预设:认识 教师:下面老师来欣赏一下二胡的结构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聆听感受二胡的音色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二胡,民族拉弦乐器的代表乐器,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 《赛马》:黄海怀创作于1959年,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的新作品。结构是常见的带再现的单三部。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表达了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