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贾谊与李商隐的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大意,学习诗歌欲抑先扬、托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3.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不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不满。 教学难点: 1.学习诗歌欲抑先扬、托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乐观面对生活,正确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恩师是“牛党”代表人物,他的岳父是“李党”代表人物,他 被卷入党争的旋涡,虽少有才华,夙———欲回天地”之志,但终生郁郁不得志;他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和李白、李贺合称唐代“三李”;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 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字义山,号玉溪(器)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李商 隐 。 还记得我们初一背过李商隐的哪首诗吗 (《夜雨寄北》生齐诵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贾生》 二、比读《夜雨寄北》,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把握韵律。 2.用我们之前学过的诗词知识,看看本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是二二三节拍,押en韵。注意加粗字的写法。再练读,生齐读。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比读《夜雨寄北》,完成表格。 诗作 形式(格律) 内容 情感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抒情 羁旅的愁苦,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 深深的思念 《贾生》 七言绝句 咏史 (有难度,不急于解决) 三、比读《史记》,探究写法 (一)品人物形象,感受前后对比 文中除了有贾生这个人物以外,还有一个什么人 汉文帝,关于汉文帝把贾谊从谪居的长沙召回,并与之交谈的事,《史记 ·屈贾列传》有记载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 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那我们再读诗文,看看李商隐眼中的贾生和文帝是什么样的人 请用下面句式回答:贾生/汉文帝是一个 的 人, 我从这里看出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1.评贾生 贾生才调更无伦 (1)朗读指导(如何处理重音,“无伦”就是没有同类,没有可比的,卓尔不群的,这是 最高的赞扬。) (2)书上的注释和阅读提示说得不够详细,贾生到底多有才华呢 我们看一组材料 助读资料: 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 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 格 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 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 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 赋以《吊屈原赋》最著。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 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鲁迅称其文为“西汉鸿文”。 2.论文帝 预设1:宣室,在如此庄重的场合召见贾生,咨询国事,这说明皇帝明察秋毫,善于发 现。皇上圣明啊。 (勤于政事,任用人才,明察秋毫) 预设2:———求”———访”(咨询),仿佛在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 之诚、之谦,可谓求贤若渴。 预设3:“夜半前席”,汉文帝向前移动,以便更好地倾听贾谊说的话。真的是虚怀若谷。 预设4:“可怜”(可惜)“虚”(徒然),做法的可惜和不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