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那个星期天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课文以表达情感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独白、融情入景来表现心情的变化过程。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体会到了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语文要素。课后练习也紧扣单元要素,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情感变化;抓重点语句,归纳总结表达情感的方法;再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文章表达情感的异同,学习表达。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会写“明媚、拨弄”等词语。 2.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将感情融入细致描写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1.会写13个生字,会写“明媚、拨弄”等词语。 2.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将感情融入细致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式与策略 关注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关注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课文真实感人地写出了“我”一天中的心情变化。这种细腻的变化既通过动作描写,也通过对内心的刻画,融情于具体的人、事和景物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引入新课、展示目标:同学们,你们有过等待去做某事或答应一件事却迟迟不能实现的焦灼吗?不妨说一说当时的心理。好,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史铁生看一看那个星期天他又有着怎样的期盼,从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作者盼了很久的日子,可能发生了让作者难忘的事)。 简介作者。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渎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在朗读的基础上,讲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唤起学生对“期盼”这一心理感受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 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可以帮助扫清学习上的障碍,为理解文章内容作好铺垫。 3分钟 6分钟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 1.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体会“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 15分钟 小结: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板书: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在“我”的心情发生变化时,天气的光线也在发生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光线是衬托作者的心情的,用阳光明媚衬托期待,兴奋的心情,那光线变得飘渺衬托心情的失落等,作者实际上是从侧面来写心情的变化,这种表达叫做融情于景。) 随文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我”心情的变化与这一天里时间的推移结合起来体会,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分钟 教师出示小练笔,学生读。(这段时光真煎熬。我站在一节节车厢间望,看着表,等列车到站。我数着站名数着时间,等列车到站,急切又激动。我在站台上来回踱步,感觉心跳越来越快。我盯着列车驶来的方向想象着看到儿子的那一刻,想象着儿子的笑脸和拥抱,想象着温暖的灯光和饭菜,想象着熟悉的一-切。美好的记忆涌上心头,路途遥远,近在咫尺。) 教师出示下水文,学会表达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